?
如今,靠透析治療的張津銘已不能外出工作,只能時常擦拭擦拭自己的快餐車。
齊魯晚報濟南7月27日訊(記者 趙念東) 菏澤市定陶縣的張津銘是一名具有19年廚齡的廚師,曾先后在北京、沈陽等餐飲公司、飯店擔任廚師、廚師長。4年前,他被診斷出患有腎衰竭,每天的醫藥費及透析費用讓他負債累累。為了治愈必須換腎,面對近30萬元的醫療費,他向餐飲企業或社會愛心人士求助,待他康復后,他愿免費為其服務5年或更長時間用以回報。
做廚師18年被診斷出尿毒癥 定陶縣孟海鎮南王莊村的張津銘從小就有一個做廚師的夢想,高中沒畢業,他就不顧父母的反對,只身一人來到沈陽,在一家飯店當學徒。洗碗、切菜、傳菜,單調、繁重的工作并沒有讓張津銘厭煩,而是讓他堅定了成為廚師的信心。
因為吃苦耐勞,張津銘得到一位資深廚師的私囊相授,并具備了成為一名廚師的技術?!爱敃r,廚師等級證書已成為應聘的重要條件?!睘榱烁映鋵嵶约海?998年,18歲的張津銘進入沈陽一家廚師培訓中心進修,系統地學習廚師技藝。由于早先的工作經驗,張津銘在培訓中心得心應手,若授課老師沒有時間,他便當起老師的角色,在課堂教課。
一年的培訓時間,張津銘學有所成,并獲得了一系列關于廚師的證書。后來,張津銘進入沈陽一家美食公司擔任廚師,主要負責中式烹飪。2000年,由于工作需要,張津銘被調到北京的分公司工作,并一度擔任廚師長,全面負責該餐飲公司廚房的組織、指揮和烹飪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
2011年,張津銘從事廚師工作已有15個年頭,為了有一個更好的發展空間,他看中了中國一家在國外開辦的旅游公司,“當時,這家旅游公司在國內招10名中式烹飪師?!睆埥蜚懻f,當時報名的有100余人,經過層層篩選,他入選了。出國前,張津銘著手辦理護照及參加體檢,而體檢結果為慢性腎功能不全,后來確診為腎衰竭。這對于張津銘一家,如同晴天霹靂。
為治病用盡家中積蓄,并負債累累 2005年,張津銘與愛人牛春霞結婚,后育有一兒一女,如今皆已上學,整個家庭的經濟開支主要來源于張津銘的工資。由于被查出患有腎衰竭,失去前往國外工作的機會,剛查出患病時,張津銘仍堅持在原餐飲公司上班,只是不間斷地吃藥,希望能夠康復。
然而,事情沒有像張津銘想像的那樣發展,病情逐漸惡化,身體開始浮腫,渾身沒有力氣,在家人的極力勸阻之下,張津銘才回到定陶老家養病。張津銘先后前往北京、南京等多家醫院治療,效果皆不理想,但已基本用盡家中積蓄。“他不能再做廚師,家里失去了經濟來源,同時又要籌錢買藥?!迸4合颊f,為了補貼家用、供孩子上學及為丈夫買藥,她到一家服裝廠工作,月工資只有1500元左右,仍入不敷出。
“看到她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每天下班后還要照顧我和孩子,我心里很難受?!痹诩抑行蒺B治療已有2年的張津銘病情稍有好轉,而為了不讓妻子受累,減輕家中的負擔,他與妻子商量了一夜,妻子允許他再出來工作,前提是身體稍有不適就要回來。2013年,張津銘又來到北京,在一家飯店做廚師長,月工資8000元左右。
“當時,我作為廚師長的工作主要是調配和指揮,每天只做2—3個菜?!睆埥蜚懻f,雖然工作任務很輕,但腎衰竭的并發癥仍讓他的身體吃不消,工作不到3個月,張津銘再次回到了家中。此時,家中已負債累累。
若有人救助,愿免費服務5年或更長 再次回到家中的張津銘思想壓力更重,因為耽誤了早期治療,他在2014年被查出尿毒癥,為腎功能衰竭的終末期階段。
為緩解病情,2014年4月,張津銘開始做透析治療以及血濾。“一個星期透析3次,每次450元;血濾每個月要做一次,每次1200元。”張津銘稱,自己一個月就要花掉6000余元,同時還要面對兩個孩子的學費?!熬退阊诱`自己的病情,也不能耽誤孩子上學?!彼f。
2015年春季剛過,張津銘再次有了出去工作的念頭,由于自身的病情,他這次沒有走遠,而是在菏澤開發區郭莊社區租了一家民房,開了一家快餐店。“我在家做好飯,然后外賣?!比欢?,仍是由于體力不支,張津銘還是放棄了。后來,張津銘又到一家飯店工作,由于白天需要治療,他只能上夜班,這樣下來,每個月也有5000元的收入,后來也是因為過于勞累而辭職。
6月份,張津銘在朋友的建議下,借了1萬元置辦起了燒烤攤,雖然收入不錯,但每天仍需要起早貪黑,花費太多精力和體力再次令張津銘力不從心。
“目前,我的治療只是緩解病情,要想治愈必須換腎?!睆埥蜚懛Q,整個換腎過程前后需要近30萬元,這對于已經負債累累的張津銘來說無疑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為此,張津銘通過本報向有愛心的餐飲企業或社會熱心人士求助,若誰能資助他,待他康復后,他愿免費為其服務5年甚至更長時間作為回報。張津銘說,他從事廚師行業已有19年,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以及管理經驗,并且在北京工作時帶出了一批學生,在菏澤的學生便可以裝備一個酒店。
若有熱心人士需要了解張津銘的情況或提供救助,可撥打本報熱線電話0530—6330000或張津銘本人電話18953015901。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