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過島城知名連鎖快餐店的主管,又干過一家大集團的人力主管,但喜歡鉆研美食的潘海翔為了尋找兒時的好味道,放著15萬元的年薪不要,回到老家開了一家農家宴,同時開了一個微店在手機上賣嶗山特產。記者近日趕到北宅,采訪了這個闖勁十足的北宅漢子。
沒想到創業這么苦 在北宅洪園社區一處古香古色的農家小院里,記者見到了潘海翔,這里是他一手打造的農家宴。潘海翔在這里給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創業故事。
2000年,潘海翔上學期間在一家洋快餐店勤工儉學。打了一年工,因為手腳勤快,正好店里有一位師傅跳槽,就帶著潘海翔到了一家連鎖快餐店。到2004年,潘海翔在這家連鎖快餐公司里干到了餐飲主管,管理著兩家餐館的運營和7家餐館的人事調動,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層干部。“工作了4年后,心里總是有個想法,就想自己開辦一家餐館,當一回老板。”潘海翔說干就干,他辭掉了原先的工作,花了5萬元在上海路租了一處30多平方米的店面,開了一家學生餐廳。
“我每天早上不到3點半就出門,要坐公交車趕到撫順路批發市場,就因為凌晨4點的蔬菜要比凌晨5點的蔬菜便宜,像豆芽1斤便宜5分錢。”潘海翔每天早早地出門,左手拎著10多斤豆芽,右手拎著10多種調料,急匆匆地擠公交車。這個學生餐廳很受周邊學生的歡迎,潘海翔很喜歡鉆研美食,他先后自己摸索出了小餛飩、紅燒肉、花樣炒飯等,每天都有上百號學生前來吃飯。“人氣很旺,但干了一個月,扣除房租和工人工資,我發現自己的工資沒掙出來。”潘海翔說,自己的小飯店在堅持了8個月后,最終關門了。他忙碌了大半年,只剩下了一些桌椅,自己投入的5萬元全都打了水漂,但是他覺得自己收獲了滿滿的經驗。“現在回想起來,那段經歷既艱辛又珍貴。”
花一年時間給自己充電 4年多的連鎖快餐管理經驗,竟然連一家小餐館也沒有經營好,潘海翔難以接受這個現實。他想到了自己的實戰經驗不足,在痛定思痛后,他花了一年時間來給自己充電。先是報名考取人力資源管理師資格證,又學習了計算機,還報名參加了健身班。
“也就是在當時,自己有那么多時間去充實自己,也多虧了當時調整好了心態。”潘海翔接著說,“后來我到了一家大型生物公司當人力主管,曾經創業失敗的經歷也逐漸淡忘了。”在生物公司的7年時間里,潘海翔干到了公司的中層,年薪也到了15萬元。
要是事情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可能就沒有后面的故事了。
有一次,潘海翔回到北宅老家。老人給潘海翔炒了一盤蒜蓉茼蒿,新鮮的茼蒿伴著淡淡的蒜香,二者相得益彰。“你不知道,這是我吃到的最好的茼蒿了,我一下子找到了兒時的味道。”潘海翔說,那個時候,大家也都逐漸重視起食品安全問題來,他突然想到了一個點子,為什么不把北宅當地的綠色果蔬推廣出去,讓更多的市民吃到更好的菜品呢?那一晚上,潘海翔失眠了。
是要繼續當人力資源主管,還是二次創業?這次要是再創業失敗的話,將來該怎么辦呢?
輾轉一夜,潘海翔最終拿定了主意,要開辦一個嶗山本地菜農家宴,吸引游客來品嘗嶗山綠色菜品。“我把自己的真實想法告訴了家人,沒想到遭到了父母極力反對,我前后花了兩個月時間,才說服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