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日寇在青推行奴化教育 麻痹"順民"神經(圖)

2015-07-24 14:21   來源: 青島早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奴化教育

  向青少年灌輸附日賣國思想

  解放前出版的歷史文獻 《青島教育周刊》記載,日本二次侵占青島后不久,仿照其在北京設立“國立新民學院”的辦法,開辦“新民塾”,成立“青年訓練所”,培養所需的偽職人員。在此基礎上,于1939年6月11日成立了北京新民學院青島分會。通過恢復或新設各級各類學校,向青少年灌輸附日賣國思想,強迫學習日語,接受日本文化,還向各中小學派駐教育指導官,中等學校2名以上,其中一人擔任副校長,市區小學每校一名,郊區小學則由一名教育指導官兼任一校或數校的“指導”工作。日本籍副校長和教育指導官在學校中掌握實權,指導監督校務,監視師生思想言行,打擊破壞學校中的抗日活動,中國籍的校長對他們只能唯命是從。

  為培養奴化教育的師資,1938年底在市立中學內附設特別師范科,教務部長和日語教員均為日本人。日偽在青島實施奴化教育的典型當屬東文書院,其校長李仲剛抗戰前即在青島創辦私立東文書院,教授日語和古文,因公開鼓吹媚日賣國,被青島市國民政府通緝,學校也被查封。青島淪陷后東文書院重新開張。

  中國學生被罵“亡國奴”

  日本軍政府還把日本中等學校定為培養基層軍官的學校。在這些學校上學的中國學生和日本學生一樣,接受日本軍國主義“忠君愛國”思想教育和法西斯軍事訓練,培養武士道精神和等級觀念,時刻準備“為大東亞圣戰獻身”。在日本學校里,日本侵略者雖然把中國學生當成日本人一樣來教育了,但在人格上,中國學生卻比日本學生低一等。日本人瞧不起中國學生,罵他們是“亡國奴”。

  對于有抗日傾向或不遵從其奴化教育命令的學校,是絕不允許存在的。青島鐵路中學學生在青島淪陷前曾有激烈的抗日行動,日本侵略者遲遲不許該校復課。1938年12月,日本憲兵隊借口重慶有人給鐵中學生寄信聯系,捏造鐵中有抗日組織“鐵血團”,逮捕師生30余人,酷刑拷打,致使2人死亡,多人終生傷殘。1939年,日本憲兵隊在私立明德小學查出一部電臺和一些抗日書刊,便將該校校長逮捕,并勒令該校停辦一年多。

  控制傳媒

  恬不知恥的日本中文報

  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后,由于日軍的嚴密控制,青島的報紙紛紛停刊,報業一片蕭條。中國人辦的報紙只有 《膠澳日報》勉強維持了幾天,社長陳無我見風使舵,將報名改為《大東亞報》,宣傳“大東亞共榮圈”,成為青島第一份漢奸報紙。可是,即便這樣奴顏婢膝,《大東亞報》的壽命也很短,只辦了15天就被日軍勒令停刊。

  當時青島只發行兩份中文報紙,一份是《青島新民報》,該報1938年1月18日創刊,初名《新民報》,社長張傳基,是日本人在青島創辦的一家中文報紙。同年1月28日改名《青島新民報》,日銷兩萬份,該報1942年4月2日停刊。記者在青島市檔案館查詢到1940年的《青島新民報》,版式設計、字體都有濃重的時代烙印,但內容上卻只能用恬不知恥來形容。比如1940年1月刊登了一篇粉飾汪精衛投敵賣國的文章,稱《汪精衛堪稱勇者》,還說“欲實現真正永久和平,必須有主義與信仰,全國民眾共同負荷始能發展。”

  另一份是《大青島報》,該報1914年創刊,社址初在中山路,后遷武定路。社長小谷節夫,總編輯酆洗元,曾留學日本,親日派。該報副刊有“雜俎”、“晨光”、“青潮”等專欄。1937年“七七”事變后,曾一度停刊。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后,于當月25日復刊,日銷約4000份。該報宣傳 “中日親善”、“中日提攜”,鼓吹 “大東亞共存共榮”。該報于1942年4月2日終刊。次日,《青島新民報》與《大青島報》合并為《青島大新民報》,社址在中山路6號,1945年9月13日終刊。

  “當時青島沒有別的報紙,只有日本人控制的兩份報紙,宣傳的都是‘中日親善’一類的東西,可以說是漢奸政府的機關報,中國老百姓都有抵制心理。”記者采訪中,魯海先生回憶當時的場景,但因為可閱讀的東西太少,在加上《青島大新民報》連載王度廬的小說,所以人們倒是愿意追看小說情節,如《臥虎藏龍傳》、《鐵騎銀瓶傳》等。據介紹,那時的連載小說,與現在直接從現成小說文本中摘錄不同,每期連載的結尾都會留下一個懸念,吸引讀者下期關注。魯海告訴記者,當時很多家庭婦女不識字,就等孩子放學后,讓孩子念報紙上的連載小說。

  抗戰故事

  小英雄蘭白玉智救12名傷員

  講述人:郭祥福

  1944年8月,當時只有14歲的郭祥福和剛參加工作不到1個月的蘭白玉,同為八路軍冀第15軍分區衛生一所的護士。當時郭祥福和蘭白玉、戰士劉杯水負責傷員的轉移,由擔架員抬著12名重傷員為一組。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繞過日本鬼子的數道封鎖線,走了百里山路,進住到由日本鬼子制造的無人區的一個山洞里。

  當年9月份,劉杯水第二次下山去背糧,原定2天回來,可4天過去了,卻還沒有回來。郭祥福和蘭白玉意識到事情不妙,就把傷員轉移到另一個更為隱蔽的山洞里。此時,他們已斷糧兩天。情況緊急,郭在仔細叮囑蘭白玉和傷員之后,冒著風雨穿過敵人的封鎖線,到堡壘戶家背糧食。第三天的上午,當郭在返回時,路過原住的山洞,看見劉杯水被日本鬼子的刺刀穿透胸膛橫尸洞口。郭顧不上掩埋劉杯水的尸體,迅速跑向傷員們藏身的山洞。直到看到山洞里安然無恙的蘭白玉和傷員們,才放下那顆高懸的心。

  原來,在郭走后的第二天,蘭白玉把傷員背到洞口外的大石頭上曬太陽。中午時,突然有20個日本鬼子搜山到了他們原住的山洞口處。蘭白玉當機立斷,用她瘦弱的身體將12個傷員一個個背回洞里,同時細心地將洞口隱蔽好。然后迅速地跑到對面的山梁上,時隱時現地轉移敵人的注意力。當敵人發現蘭白玉時向她開槍射擊,而蘭白玉卻迅速地消失在山梁背后。日本鬼子搜遍整個山野卻不見蘭白玉的身影,天黑時只能氣急敗壞地回去。后來,蘭白玉被記一次大功,并冠以“抗日小英雄”稱號。

  (郭祥福,抗戰時期歷任護士、軍醫,轉業后就職于核工業部青島療養院,1980年離休。)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

相關閱讀

奴化教育 順民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