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培基老人如今每天必練書法。
7月5日,記者來到市南區珠海路街道善化路社區,采訪了有著75年黨齡的“老革命”陳培基。現年93歲的他于1938年加入八路軍,1940年光榮地成為一名黨員。“我幾乎是經歷了整個抗戰,后來又經歷了解放戰爭,解放后又參與國家建設。”陳培基老人如今依然精神矍鑠,說起話來聲音洪亮,講起過往言語中依舊激動不已。
16歲參加革命,18歲入黨
陳培基1922年出生在河北省任縣天口鄉吳家村,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橫行鄉里,匪徒猖獗,日子愈發不好過,迫于生計,他過上了四處乞討的漂泊生活。
陳培基說,他上小學的時候,學校里就有愛國主義教育,聽到老師講“九一八”東北淪陷時,他就立志絕對不當亡國奴。于是,1938年,當他乞討回鄉后,就有了參軍抗日求生存的念頭。
“當時,我遇到了一個參加八路軍的叔叔,那年秋天,我便跟隨他一起奔赴太行山,參加了當時的冀西游擊隊,成為了一名八路軍。”陳培基說,當時他年僅16歲,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小伙子,連長就讓他當起了勤務員。“1940年,我在的游擊隊被編入了劉鄧大軍,我們進入太行山參加了著名的百團大戰。”
也就是在1940年6月,陳培基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不過,受到當時的形勢影響,入黨是秘密進行的。
大病未愈,爬著找部隊
陳培基回憶,在歷時三個多月的百團大戰中,經常陰雨連綿伴隨日夜兼程,但指戰員們仍頑強奮戰,突襲了平漢鐵路,大滅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連續的行軍作戰中,由進攻轉入防御,我和廣大指戰員一樣頑強與敵周旋。”當時的陳培基由于缺醫少藥,疾病得不到醫治,“什么傷寒、痢疾、瘧疾一起向我襲來,一直四個多月,幾乎死去。”
陳培基說,當時他在一個分區醫院,每天都有好幾個同志因傷病被奪去生命,他卻奇跡般地挺了過來,尚未康復就要求出院。“出院后我就急著找到部隊,路上連走帶爬,一個好心的老鄉看我口渴,窮迫的他依舊給我錢買吃的。之后我繼續走,在太陽快要下山的時候,另一個老鄉見我危在旦夕,就背起我回家。”陳培基說,當時老鄉把他背回家里療養了三天,并讓村民把他抬到了旅部。
記者了解到,回到旅部之后,他被送到旅干教隊學習。“當時軍事上學投彈刺殺,政治上也加強學習,使我懂得了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由來和宗旨,因此,在以后的艱難困苦抗日斗爭中,我再也無憂無懼。”陳培基說,在這種精神下,他每次都是一聲令下,整裝出發,從不打折扣。
記者了解到,1942年,陳培基參加了敵后武工隊,秋季就轉入了河北省臨城敵后著手工作。“當時4個班的人全住在一個地主家里,一夜都沒發生什么事。但是第二天午飯后,由于漢奸告密,日偽軍共200多人悄悄包圍了村子。當時我正在執勤,偶然聽到了日本人的喊叫聲,猜測是鬼子逼近了,立馬向政委報告。”陳培基說,隨后,其中三個班從村子后街撤離,準備躲到青紗帳里隱蔽,“我們班6個人和政委負責掩護”。
“在村子的前街,敵我雙方交鋒了,我們的輕機槍手先開火,敵人一下子就蒙了,不知道八路軍還有輕機槍。緊接著我們6人端著刺刀邊沖邊打,一時間槍彈聲、喊殺聲大震,敵人一下子喪失斗志,根本不敢兵刃相見,只好狼狽逃竄。”到緊張處,陳培基邊打手勢邊說,“快沖到村東口時,突然遭到大隊人馬的阻擊,政委被迎面而來的子彈射中,當場犧牲,我們6人轉入村子小巷作戰,不一會又槍聲大作,敵人追上來了。我們迅速跑過一條條大街小巷,終于順利突圍,甩掉了敵人。”這場戰斗不到1個小時,卻成功俘虜了一個偽軍,擊斃擊傷了日軍十余人。
“不解放太原就不結婚”
在老人家中,記者看到一張穿著軍裝拍的夫妻照。“這算是我們的結婚照了,我當時就說,不解放太原就不結婚。”陳培基說,他清楚地記得,1949年4月,解放太原的當天,他就和妻子結婚,并且拍下了這張照片。
記者了解到,現在的陳培基已過耄耋之年,身體卻依然倍兒棒。女兒陳少莉說,父親每天都關心國家大事,每天都要看書看報紙,晚上要看新聞聯播。“發生自然災害需要捐款的時候,他總是早早跑到社區詢問,每次都主動捐款。” 文/圖 記者 郝園園 通訊員 劉梅香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
相關專題:
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