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歲的小順,正值花樣年華,可是他走起路來總是左右搖擺。前天,全國最大的帕金森病友分享會在島城召開,現場近百名帕金森患者講述患病的辛酸歷程,專家現場給予健康指導。目前,青島帕金森病中青年患者逐年增多,初步統計,65歲以下的早發型患者已經達到了20%以上。熬夜、情緒不穩定、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高營養都是帕金森病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的原因。
長相清秀,愛唱愛笑。誰也想不到,這個17歲的少年小順(化名),會得了被稱為“老年病”的帕金森。
“他被這個病折磨6年了。”看著兒子,小順媽不停嘆氣,他們一家來自青島農村。這個病是如何降臨到兒子身上的,她說不清楚,只記得2008年開始,小順走路就變得很奇怪——一會往左搖一會往右擺。為此,家里沒少說兒子,然而小順很委屈,“我也不想,就是控制不了”。這時,夫妻倆才驚醒,就醫之后,小順開始了漫長的求醫路。幾年的時間,他們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積蓄,還借了5萬元的外債。
2012年,小順在青大附院確診為青年帕金森病患者,發病原因疑為基因突變。確診后,小順爸爸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外出掙錢給他看病,然而禍不單行,小順爸爸在打工路上遭遇車禍去世。“那幾年,日子過得太艱難了。”小順媽哭著說。
這幾年,小順很樂觀地配合治療,并于2014年在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做了腦起搏器手術,術后改善很好。現在,他可以幫著媽媽干些家務,并在網上學習疾病恢復的專業知識,在網上也結識了很多帕金森患者,為他們解答疾病的知識。小順最大的愿望是能夠自學完高中的課程,為其他患者多創作一些勵志的文章,鼓舞大家共同抗帕。
現狀
中青年患者逐年增加 “以前,帕金森病都被叫成老年病,因為病號幾乎都是清一色的老年人,現在年輕患者真的是越來越多了。”青大附院神經內科主任謝安木說,帕金森病以65歲為界限,65歲以下的患者為早發型,65歲以上患者為晚發型。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晚發型的帕金森病患者占到了全國人口的1.7%。
謝安木說,熬夜、情緒不穩定、不良的生活習慣和高營養,都是帕金森病發病人群趨于年輕化的原因。根據這兩年接診的情況看,現在兩類極端的人群發病率很高:一類是腦力勞動者,他們思慮過度,生活壓力大,發病率很高;另一類是生活水平比較低、平時過度勞累的體力勞動者,他們容易出現早衰,再加上醫學科普知識匱乏,有可能患上帕金森病。
提醒
帕金森病有哪些信號 “現在醫學界開始更多關注帕金森病的非運動癥狀,睡眠障礙就是其中非常常見的一類。”謝安木說,相當部分的帕金森病患者在發病前數年,有過非常顯著的睡眠障礙表現,例如入睡困難,或者在睡眠中大喊大叫。
除了睡眠異常外,抑郁和焦慮也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見的一類非運動型癥狀。除此之外,便秘等消化道癥狀,以及麻木、疼痛等異常感覺也可能與帕金森有關系。一些早期患者上肢精細動作變慢,寫字漸漸變得困難,筆跡彎曲,越寫越小。行走時起步困難,一旦開步身體前傾,無法及時停步,有些出現語言減少、聲音低沉單調、吞咽困難、流涎、睡眠障礙、抑郁或癡呆等癥狀。
“想要預防帕金森病有四條需要謹記。”謝安木說,首先是良好的心理狀態;其次是保持良好的生活規律;第三要保持良好的飲食結構和習慣,飲食要清淡,少吃紅肉多吃魚肉等,吸煙、喝酒一定要控制,喜歡喝咖啡的也要控制量;最后,要根據自己的年齡做相符的運動,比如老年人每天可進行半小時的中小運動量鍛煉,如廣場舞等,打太極拳、戶外散步等,年輕人可以進行慢跑等運動。
名詞解釋·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一種常見于中老年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的行動能力會受到嚴重影響,說話、吞咽困難,身體出現不自主動作,生活質量急劇下降,藥物控制效果很快減退。
記者 王磊江 通訊員 郭娜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