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觀賞魚作為“寵物”飼養,可許多“玩家”只是興趣使然,什么環境最適合魚生長?魚生病了怎么辦?恐怕知者甚少。正是看到這個商機,青島農業大學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十幾名在校大學生成立創業團隊,利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給觀賞魚做起專職“保姆”來。
■緣起
大二女生帶頭創業 走進青島農業大學 “大學生創業之家”,這里是學校專門為創業團體提供的免費辦公地點,辦公室里三名大學生正在瀏覽網頁,一邊看一邊記錄著。
矮矮的個頭,一張胖嘟嘟的臉,初次見面女大學生宗艷顯得有些害羞。讓人有些驚訝,作為創業團體的“領軍人物”,她只是一名大二學生。
“從上大學那天起,我就想到了就業。”宗艷直率地說,不論學什么專業,都是為了以后就業打基礎。入學第一天她就在想,大學四年要怎么過,是平淡度過,還是做點什么,放棄了考研的她最終選擇提前創業。“我不指望大學期間能賺多少錢,至少給自己一個鍛煉的機會。”宗艷說。
創業不是三分鐘熱血,需要有一定資金和經驗。“作為一名在校生,這兩點我都不具備,有的只是專業知識。”宗艷說,從事水產養殖,需要大型基地和養殖設備,相比之下,觀賞魚養殖就簡單得多,只需要一個水缸,最多不過一個幾平方米的實驗室就可以了,而自己拿手的正是培育魚種。說干就干,去年9月份,她和幾名同學成立了創業團隊。
方向有了,但市場在哪里?“創業不是一腔熱血迎頭直上,有時候需要‘轉個彎’。”宗艷說,要干這一行,首先要讓更多人知道這個團隊,還要讓更多人了解觀賞魚。一次她在網上偶然看到一則消息,上海一銷售觀賞魚的商家推出一項“寵物托管”的服務,利用網絡平臺吸引客戶。“當時,還沒有‘互聯網+’這個概念,但對于創業初期的我們,網絡是一個很好的窗口。”宗艷說,在學校和老師的幫助下,“玩水族網”便誕生了。
■經營
借商家“上市”給魚當“保姆” 打開網頁,上面有“醫院”、“生活”、“學堂”、“社區”、“商城”等多個板塊。“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服務是免費的,所以很多板塊帶有一定公益性。”宗艷說,如“生活”板塊,主要是提供玩家分享養殖心得,“學堂”板塊用來科普養殖技術,“社區”板塊則供網友交流互動。“現在的免費是為了今后的發展。”宗艷告訴記者,目前,他們已與全國300多家觀賞魚銷售商取得聯系,一旦這些商家入駐“商城”,相關業務將提供收費服務。
團隊將如何運營呢?宗艷說,利用節假日團隊對觀賞魚市場進行了調查,發現一個問題,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這個行業還是傳統的經營模式,就是簡單的買賣關系。那么問題就來了,傳統商家只負責賣,消費者將魚買回家后無論是生是死,跟商家沒有一點關系。還有一點,這幾年觀賞魚的市場越來越大,很多“玩家”將此當成一種個性的體現。但問題是你到底會不會飼養?如果魚生病了會不會“治療”?
“實際上,我們提供的是一種售后服務,是除了買賣交易外,對于觀賞魚的一種延伸業態。”宗艷說,具體操作上團隊不需要花一分錢,而是與銷售商家合作,利用專業知識對商家的客戶提供后期服務,所產生的費用由商家來買單。
■創新
靠“私人定制”吸引客戶 現實生活中,不少商家存在顧慮,團隊將飼養觀賞魚的專業知識教給客戶,是否會影響魚類的銷售?對此宗艷認為,買賣市場靠的是質量和價格,如果商家多了自己又不改進,銷售早晚會受到影響。只有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歡觀賞魚,而且提供更好、更多樣化的服務,才能抓住老客戶、不斷吸引新客戶。
“由于大部分成員是在校生,更多的精力還是在學習上,所以網站成立以來進展比較緩慢。”宗艷說,目前團隊已發展到十幾人,準備工作大部分已經就緒,下一步團隊成員將利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走出去開展業務。實際業務主要分兩塊,一塊是線上服務,主要是給客戶制定飼養方案,在線解答飼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專業知識;另一塊就是送服務上門,魚類也像人一樣,一旦生病治療越早越好,等動不了了就已經“病入膏肓”難以治療,對此團隊成員可提前上門,針對病情提前“對癥下藥”。
團隊有一個想法,就是以網絡為平臺,推出“私人定制”。以往的觀賞魚市場,都是有什么魚買什么魚,今后的發展方向是,客戶需要什么魚,團隊就培育什么魚,因為培養魚種是團隊所具備的優勢,現在很多成員都是水產養殖專業的學生。另外,針對經常出差的“玩家”,團隊將推出“水族托管”業務,這也是“私人定制”的一種。如果家里有其他人在,可提供定期上門服務,如果無人在家又不放心的話,可提供托養場所,“玩家”將飼養的觀賞魚送來,團隊安排專人飼養。
■展望
未來將注重個性化智能化 “現在團隊只是創業初期,以后還會成立公司,推出自己的產品。”宗艷說,將來發展的方向將注重個性化和智能化。在學校實驗室一處觀賞魚養殖缸前,宗艷不停記錄著各種數據。她告訴記者,飼養觀賞魚的“玩家”都知道,一些珍稀魚類對生長環境要求很嚴格,如水溫、鹽度、水中化學物質含量、氧氣等,不同的魚類對環境要求不一樣。收集這些數據非常重要,它可以為以后的產品提供數據支持。宗艷所說的產品是一種智能水族箱,這種水族箱設定數據后,可以根據飼養的魚種進行調節,或者根據環境變化自動調節,非常適合喜歡觀賞魚而又處在飼養初期的“玩家”。
另外,喜歡觀賞魚的“玩家”往往都很重視水箱內“造景”,這相當于給魚的“家”進行裝修。今后,團隊也將按照“私人定制”的模式開辟此項業務。如“玩家”喜歡什么景觀,團隊根據要求進行提前設計,并上門“安裝”。
■新聞幕后
踏著學長的經驗一路走來 “在創業方面,我是一個新手,實際上團隊發展到今天是踏著學長的經驗走過來的。”宗艷所說的學長是水產養殖專業大四學生孫帆,團隊的發起人之一,現在仍是團隊的技術指導。“就業無外乎兩種,一種給別人打工,一種給自己打工。”孫帆說,他從大一就開始創業,一直想成為一名公司老板。因為缺少資金,最初也是創辦了一個網站平臺,不過,他主攻的方向是水產養殖。因為是同一個專業的緣故兩人相識,后來宗艷找到他向其“取經”,兩人一拍即合,這才有了后來的團隊。
“剛開始創業心里也沒底,最終還是另一位學長的經歷給了我動力。”宗艷說,同一學院的一名學長畢業后從事錦鯉養殖,培育出的一條錦鯉拍出了58萬的天價,他的事跡曾被媒體報道過。“創業都是摸著石頭過河,既然學長能做到,我也想試一試。”
本版撰稿攝影 記者 王濤
相關專題:
"三創"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