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萬元的智力提高班值不值,家長不知
“想當初我給孩子報了一個智力提高班,花了兩萬元,誰能說清有什么效果呢?”濟南市民彭先生說,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打著智力提升、情商培養等名號的培訓班,看起來很誘人,但培訓內容實在太虛,很難看到具體效果。課程設置上,則是一些團隊游戲、活動等,所謂“讓孩子頭腦得到鍛煉”。既然如此,為何為孩子報名?“寧可信其有唄!”彭先生說。
而對大多數藝術培訓的考核辦法,就是考級。陳國兵說,雖然他沒指望兒子成為鋼琴家或者走專業道路,但為了督促他練琴,也打算讓孩子一級級地往上考。剛剛參加工作的楊軼遠自小練習小提琴,并且考取了六級證書。雖然初中之后就沒再練下去,但他認為,那段經歷還是有用的,至少培養了樂感,讓他在接觸其他樂器時得心應手。
一邊是可能出現的受益,一邊是對培訓科目、方式和目標的模糊,很多家長最終還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為孩子報了很多個班。“錢白花了還能再賺,耽誤了孩子,就后悔未及了。”有家長如是說。
究竟是給孩子一個“成功的童年”,還是“自由的童年”,家長們很難想清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孫云曉表示,由于人的興趣天賦不同,培訓班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不過,部分家長不考慮孩子的興趣或是報班過多,體現的是家長的焦慮心理。“這些家長害怕孩子在競爭中不占優勢,因此一味求多求全。”孫云曉認為,目前中國的青少年較為缺乏的是動手操作類和社會實踐類培訓,運動方面的教育也應加強,社會更需要這樣的培訓機構。
(劉飛躍)
[編輯: 林永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