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毛建國
又一個兒童節到了。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許多家長放下案頭工作以及“成人的歡聚”,陪伴著孩子。哪怕再拮據的人,這兩天也對孩子大方起來;哪怕再務實的人,這兩天也對孩子的未來,許下了無限的希望。 從某種意義上講,每個兒童節,都是成人對兒童集中還債的日子。面對孩子,我們虧欠得太多了。我們欠孩子一個歡樂的童年,欠孩子一個明亮的藍天,欠孩子一間漂亮的教室,甚至還欠孩子一罐安全的奶粉,欠孩子幾部經典的動畫,欠孩子一輛安全的校車,欠孩子一個寬敞的操場……自由的天空,溫和的氣候,安全的環境,這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可是在很多時候,成人們為自己的功利綁架了孩子的純真,用自己的江湖擠壓了孩子的世界,用自己對成功的理解抹殺了孩子的快樂。
孟子有一句話,“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赤子,是指剛剛生下來、全身尚顯紅色的嬰兒。先賢眼中的大道至賢,也不過“赤子之心”。按照今天的理解,孩子身上的那種“人之初、性本善”的純凈,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那種“跌倒了爬起來”的堅韌,那種天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其實就是“赤子之心”,這難道不是成人們缺失的嗎?具有了這樣的“赤子之心”,還會對孩子欠下那么多債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說小孩小,誰說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還要小。”永遠不要小看孩子,很多時候他們足以為師。更何況,我們總是對孩子寄予著希望,而身教總是勝于言傳。在成長學上存在著“印刻效應”,講述的是幼小生命總是習慣跟隨自己第一眼看到的,而且這種跟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像有些人那樣,自己比下比爛,希望孩子向上向善,這樣的雙重人格,如何在對立中統一?你不庸俗,孩子就不江湖;你不勢利,孩子就不功利,你想孩子怎么樣,你首先怎么樣。“做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良好家風才會成為孩子一生的明燈。
兒童節不僅是兒童的節日,更是所有人的節日。那一顆純凈明亮的心,在孩子身上叫“童心”,在成人身上叫“赤子之心”,最好的兒童節禮物其實是“赤子之心”。保持一顆“赤子之心”,我們才能知道孩子想要什么,從而給孩子一個最美的世界;我們才能知道什么最為珍貴,從而不會讓自己走得太遠,忘記“為什么出發”。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