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剛采的茶葉綠得發亮。
炒茶師傅查看茶葉攤晾的情況。
勤勞的采茶人早上六點就開始忙碌。
侯傳龍(中間)工作起來認真細致。
開欄語
自“南茶北引”以來,日照種茶人風雨不低頭,薪火相傳。如今,日照的茶園總面積達到20多萬畝,其綠茶品牌價值達8.85億,位居全省首位,日照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北方綠茶之鄉”。為了更好地宣傳和推介日照綠茶,半島都市報《日照新新聞》特推出“探訪日照茶人”專題宣傳活動。記者深入茶葉種植第一現場,探訪制茶人鮮為人知的故事,探析綠茶發展展脈絡,展示企業品牌魅力。誠邀業界精英暢所欲言,共擔茶文化傳承之重擔、同謀茶市發展之乾坤,向“南茶北引”50周年獻禮。
在千千萬萬制茶人中,侯傳龍的年齡、閱歷并不突出。但在為數不多的山師大畢業生中,他是第一個為日照綠茶放棄考公考編的人,也是第一個為周邊村里150戶茶農組建專業合作社的人。畢業后,他不甘心只做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野茶園,而選擇用4年青春,打造符合QS標準日照龍宇溪潤茶業有限公司,探索茶農+合作社+茶企的新型發展模式,并著力打造50畝有機茶園、800畝無公害茶園,年產值上百萬。侯傳龍表示,下一步他將著力發展電商,在推介日照綠茶的同時,把五蓮地瓜干、板栗、山雞蛋等土特產推向市場,讓家鄉父老的腰包也跟著鼓起來。
與茶結緣,只為喝上放心茶
侯傳龍表示,他選擇了與茶結緣,是看中了茶葉精清、淡潔的品性,但促使他下定決心返回五蓮潮河鎮京莊村創業、用心推廣日照綠茶的卻是一件小事。
上大學時,他去外地同學家玩,同學拿出所謂的日照綠茶給他品嘗,雖然包裝、產地看似都很正規,但茶湯一入口便漏洞百出。因為家里種茶,所以他打小就知道,純正的日照綠茶有濃郁的板栗香,葉片肥厚且耐沖泡,可眼前的茶實屬遜色。回來后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日照綠茶的品質早已馳名省內外,豈能任由他人摻假,生生毀掉金字招牌。2012年臨近畢業,他毅然回到了家鄉考察茶葉項目,決心做地道的日照綠茶、品質上乘的放心茶。
然而自古以來“重官輕商”的觀念,讓家人很不理解他的決定,拗不過他的執著和沖勁,親戚朋友們逐漸默許。2012年2月日照寒風刺骨,為了保證茶廠建設的施工進度,他將吃住都搬到工地。從小沒吃過苦的他,晚上凍得直打哆嗦,但是憑著一股韌勁,只用了2個月時間,符合QS標準的日照龍宇溪潤茶業有限公司便拔地而起,當年4月便順利投產運行。公司主打的“溪潤綠”商標相繼獲得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茶杯”優質茶等榮譽稱號。
抱團取暖,社員年收益過萬元
“以前采了鮮葉,要跑到十里地以外的村才有收的,路遠不說,還經常被無端壓價。”年過半百的老茶農曹付青介紹說,2012年底村里五蓮縣昌德茶葉合作社成立,全村的茶農再也不用東奔西跑了,從山上采下來就能賣。據介紹,每年4月新茶成熟之際,日照西南部一些村鎮以60元/斤到70元/斤收購茶鮮葉的時候,他們村的收購價在100元以上。與之相較,收購價高出了30%到40%。以每戶合作社成員種植一畝茶葉計算,每畝茶賣鮮葉能收益8000元到10000元,比往年平均多收益3000多元。
侯傳龍表示,現在附近三四個村的茶農都到他這里賣茶葉。清晨,當他睡眼朦朧的時候,就有茶農給他打電話,問他收不收茶葉,收的話便去山上采。倘若公司三兩天不收茶了,茶農就會著急上火,急匆匆地來廠里找他。也正是茶農們這種潛在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和公司形成一種莫名的責任感。
為了保證茶葉品質的一致性,從源頭保證茶葉的無公害化,合作社通過改良土壤、施用有機肥和豆粕來提高茶葉的內質,杜絕使用人工合成農藥,采用天然殺蟲劑,以有機綠茶的標準管理茶園。茶葉從收購到包裝要經過殺青、揉捻等七八道工序,繁瑣而細膩,每一道工序都追求精益求精。就連炒茶師傅,也是聘請了具有20多年經驗的老手藝人,手法純熟。
村里的書記王志光介紹,茶廠的發展不僅帶動了村里的收益,也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難的問題。另外,依托五蓮山、九仙山的旅游資源,從北京、青島等外地來的游客,會慕名找到村里,買完茶葉還會順便采購些小米、板栗、山雞蛋等土特產,京莊村的名氣越來越大,逐漸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主動出擊,搶占電商市場先機
有了自己的企業,并探索出農+合作社+茶企的發展模式,但這些都不能滿足侯傳龍的要求。他表示,下一步他要采取“品質優選”和“主動出擊”的雙重戰略。具體來說,就是在保證品質,繼續發展有機茶的基礎上,著力發展電商、開拓省外市場。“電商是一個大趨勢,不做就會被市場淘汰,現在準備從淘寶和微商上著手。”侯傳龍自信地說,雖然茶葉源于南方,但是北方茶具有的板栗香、耐沖泡,內質豐富等優勢無可替代,所以在南方茶葉市場的發展空間也不可小覷。
另外,借助電商平臺,在銷售茶葉的同時,他還想把五蓮板栗、地瓜干、山雞蛋、小米、黑豬肉等土特產一并打出市場,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待到條件成熟,還可以發展農家樂,采摘游等,以茶葉為主線,組建農副產品大眾消費圈。最終,各項產業又能回歸到產業鏈,形成相互推進的良性循環。難能可貴的是,侯傳龍挖到第一桶金后,仍能保持一種淡泊的心態,他愿意無償地把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分享給村民,讓全村父老的腰包都鼓起來。
“學茶事茶終身與茶結緣,茶香茶韻體會茶道人生”他把這句話寫在自己的日記本上,用拳拳之心提純一抹香茗,以赤子之心成就一番事業,激勵自己去完成一份額外的修行。
文/圖 陳平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