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飯后散步是兩人最愜意的時光。
“網戀、黃昏戀、跨國戀、姐弟戀,雙方還都是重度聽力障礙人……”從事聾人婚禮手語翻譯五年的賈曉慧覺得,眼前的這對“新人”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非常神奇”。2014年12月登記結婚后,58歲的青島人李玉新和53歲的土耳其人許斯尼結束了七年的愛情長跑,開始“朝夕相伴”。
網戀7年,修成正果 兩人的投緣開始于2008年,通過一次手語學習活動中朋友的介紹,身在青島的李玉新和遠在土耳其的機械維修工許斯尼相識。兩人都是三歲時意外致聾,在過去五十多年中都有過一段婚史,除此之外,在外人看來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都是難以跨越的巨大差異——文化、宗教、生活習慣等,不一而足。
“我覺她善良開朗,我們在對生活的態度上很投緣,而且她很懂得體貼和敬重我。”頭發花白的許斯尼將手語打得“啪啪”響,李玉新看得笑起來,她把食指和中指并攏在胸前搖了搖——“我也是。”最近她最常做的手部動作是雙手握拳,將兩個大拇指相對“點頭”——對聾人來說,這象征著甜蜜的愛情和婚姻。
今年4月12日舉辦婚禮之后,李玉新迫不及待地拉著土耳其老公許斯尼去逛了世博園,剛剛沖洗出來的照片里,他們在每一個景點擺出“愛”的手語姿勢,兩個頭發泛白的人笑得像個孩子。
手語成了“世界語言” 在日益講究即時通訊的當下,李玉新和許斯尼的交流方式顯得笨拙而低效?!伴_始通過QQ交流,然后再用翻譯軟件翻譯。”李玉新解釋,正是通過這種復雜的方式,她將每日的所遇所思與遠在伊斯坦布爾的許斯尼交流。
由于聾人語序和軟件翻譯問題,很多時候交流要靠長期的默契。在李玉新珍藏的一個紅色筆記本上,歪歪扭扭摘錄著幾年來許斯尼寫給她的“情書”。這些在普通人看來語序混亂的情話,只有李玉新能順利“破解”。
2010年秋天,經過兩年的網上交流,兩人在北京成功“奔現”。短暫的相見后,許斯尼返回土耳其,并加快了中國手語的學習步伐?!袄钣裥乱恢蓖ㄟ^視頻教他中國手語,一個單詞一個單詞教?!辟Z曉慧透露,目前兩人已經可以用中國手語直接交流。2014年11月,許斯尼終于說服家人,背上行囊“飛”向他迷戀的“遠東”,與李玉新在北京登記結婚。
“不驕慣,我吃啥他吃啥” 熟悉李玉新和許斯尼的朋友都會用“形影不離”形容他們。在過去半年里,他們一起游歷了大連、煙臺、北京、濟南等十多個城市,“前段時間還去了濟寧梁山。”李玉新說,最開心的事就是兩人四處旅游。
生活中,李玉新是典型的青島大姨,性格開朗、大大咧咧的。面對別人質疑老公習不習慣中國飲食的問題,她口出豪言,“不慣毛病,我吃啥他吃啥”,但做菜的時候還是會照顧許斯尼“不能吃辣”、不吃豬肉的習慣。因為生活方式的不同,“吵嘴斗氣”也難免,“一般都是脾氣溫和的許斯尼先妥協”,一直關注他們的賈曉慧說。
聾人夫妻幸福感強 從2010年為第一對聾人夫妻做婚禮翻譯至今,賈曉慧一直關注著聾人的感情生活?!耙驗楝F實的選擇有限,聾人尋求伴侶并不容易?!蔽迥曛?,賈曉慧共見證了四對聾人夫妻的結合。讓她印象深刻的是,聾人夫妻間高度的信任和幸福感。“能不能聊得來,能不能踏實過日子是他們最重要的選擇標準,一旦選定就會相濡以沫?!?br>
但這樣的伴侶并不好找。賈曉慧告訴記者,在青島的8萬聽障人士中,適婚人士并不少,托她幫忙“找對象”的也經常有,但介紹成功的概率并不高?!耙环矫媸沁x擇面小,另一方面也有性格問題,一般聾人的感情會內向、細膩一些。”賈曉慧說,她準備籌備一場聾人相親會,“像北上廣一樣,統計一些有需要的聾人信息,為他們搭建一個平臺,找到心儀的另一半?!?文/圖 記者 李興麗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