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民孫仰智、烏仲康正在展示艦艇模型。
善化路20號6號樓外觀。
善化路20號6號樓里住著一群“老海軍”,退休前,他們都是師級干部;退休后,濃濃的海軍情又把他們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平日里,他們都互相幫扶,有事先替別人考慮,相處甚是融洽。“我們能有緣在一起安度晚年,我特別珍惜這份情。”4月1日上午,住在301戶的孫仰智對記者說。
新鮮事
樓上住的都是海軍和家屬
“我是1954年4月調到青島的,當時是作為第一批成員組建驅逐艦大隊。”今年84歲、老家江蘇淮安的孫仰智回憶,“現在我家里還珍藏著當時的103號艦艇模型呢!”
6號樓的居民都對海軍懷有深厚的感情。“我每天下午都會到五中心(青島軍隊離休退休干部第五管理服務中心)的閱覽室看報,《人民海軍報》《解放軍報》《參考消息》是我每天必看的,我也會特別留心一些有關海軍、艦艇的新聞。”今年83歲、老家浙江寧波的烏仲康說,“這幾年國家的海洋事業發展得突飛猛進,2014年海軍的驅逐艦就增加了好幾條。”
3月31日,看到中國海軍護衛艦濰坊艦赴也門接華僑的新聞時,烏仲康激動地跑到孫仰智家里與他探討,烏仲康告訴記者:“我特別激動,這是咱們國家的護衛艦第一次航行這么遠的距離,以前只能跑到西太平洋,感覺國家真的揚眉吐氣了。”“是啊,這也是海軍建設史上的第一次,充分說明國家海軍的強大,走向了深藍,走向了大洋,我作為一名老海軍感覺很自豪。”孫仰智說。
寬心事
天花板漏水,鄰里互相體諒
6號樓里的居民平日里相處和諧,在外人看來就如同一家人。說到家人,在一塊住久了就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但最終總會和好如初,關系比之前更加緊密。2單元302的居民戚道華一家和402的居民周燕迪一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2007年的一天,3樓戚道華家的衛生間頂棚突然出現漏水的情況,“當時我們就自然而然地以為是樓上老周家的地板漏水了,結果兩家人一起查看也沒發現什么問題。”戚道華回憶道,當時她和老伴著急去深圳,就提醒周燕迪一家盡量不要在地板上灑水,他們會在家里放個水桶,等回家之后再修,“真的沒想到我們回來之后,老周的老伴碰到我就跟我開玩笑說‘我的手洗衣服洗得疼死了’。”原來,戚道華夫婦外出后,周燕迪在家洗衣服都是用手搓洗,洗完后的水也是一桶一桶地倒進了馬桶里,生怕造成樓下漏水,周燕迪臨去南京前還囑咐老伴:“你洗衣服別用洗衣機了,別讓樓下漏水。”
戚道華夫婦回來之后,周燕迪的大兒子便馬上拿著工具到戚道華家修起了頂棚,“結果打開頂棚一看,根本不是老周的地板漏水,而是我們家天花板中有根管子的接口松了,這才導致了漏水。”戚道華愧疚地說,“我們還誤會了老周,真挺不好意思的。”在一旁的周燕迪則安撫說:“沒事,誤會解開了就好,你看咱們的關系不是比之前更好嘛!”
周燕迪感慨道,在一個群體中,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出現誤會更是正常。“但我們鄰里都有顆寬容的心,互相體諒、互相關心。現在,我們真的就是兄弟姐妹,大家在一起相處更加融洽,感情變得更加深厚。”
暖心事
怕影響鄰居就挨個電話通知
“說起我們這個6號樓啊,大家都是離退休干部,近二十年來,鄰里之間相處靠的就是互相珍惜、尊重,還有相互之間的幫扶與包容。”孫仰智這樣說著,大家連連點頭表示贊同,他繼續說:“3月中旬,家住402的周燕迪修熱水器,需要用電鉆鉆孔,她就挨個給每個住戶打電話,提前說明這個情況,讓大家都有個準備。這就是相互尊重的一個表現。”一旁的周燕迪聽聞此言不好意思地笑道:“哎呀,這算什么大事。我就是覺得吧,住在這里的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有的心臟不好,如果不提前打個招呼,一下子有電鉆聲,可能會煩躁,所以我就給大家都打電話通知一下,讓大伙有個心理準備。”6號樓的居民都覺得鄰里相處這么多年,相互有個幫襯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雖然都是點滴小事,但是正是一件件小事最暖人心。
“一點沒錯,以前我家老陳在的時候,老孫家裝修的時候就是他給工人規定好工作時間,我家老陳心臟不好,但是人家家里裝修是大事啊,可是整個裝修下來,我們一點沒覺得受打擾。”原來戚道華的老伴在世的時候心臟不好,家住對門的孫仰智要裝修,他每天都嚴格規定工人的工作時間,就是怕影響她老伴的休息,“當對門鄰居這么多年,他們總是處處照顧,真是和親人一樣,相處得很融洽。”戚道華說。
溫馨事
美食互分享,鄰居掛心上
“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頭。”華羅庚的這句名言,常被孫仰智掛在嘴邊,這也正是6號樓里居民互相幫助、相互幫扶的真實寫照。74歲的周燕迪連續3年犯有短暫性腦供血不足,每到8月份便周期性發作,全身不能動。鄰居無意中得知這一情況后,就不斷有人上門慰問,孫仰智的老伴張淑琴還時常向她推薦效果好的保健品。“大家對我都格外關心,吃了鄰居推薦的保健品之后現在身體狀況確實好了很多,挺感動的。”周燕迪說。正像張淑琴所說:“自己健康是公德,傳授健康是美德。”在鄰居們心中,大家早已是一家人,相扶相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2014年,樓里家家戶戶安上了“愛心鈴”,只要你有事,拉一下鈴,就能立馬連接到鄰居家中。“我老伴去年生病住院,鄰居們都掛在心上,因為我家的‘愛心鈴’連通的是隔壁孫政委(孫仰智)一家,他還經常告訴我,有事拉鈴就行,他家里一直都有人,隨時能趕到。”戚道華感動地說,“孫政委的老伴知道我愛吃小豆腐,還專門做給我吃。每次家里做了包子、苞米餅子都會給我送來嘗嘗,感覺心里特別溫暖。”時間長了,誰家做了好吃的總會給鄰居們送去嘗嘗鮮,一起感受大家庭的團結與溫馨。
背景資料
北海艦隊師職樓
善化路20號6號樓建于1992年,是北海艦隊離退休師職干部分的福利房,居民在1996年陸續入住。6號樓一共有兩個單元,每個單元高5層,一梯兩戶,一共有20戶居民。樓內居民都是北海艦隊離退休師職干部及其家屬,所以大家都稱6號樓為“師職樓”。樓內居民鄰里關系融洽,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鏈接]
我們的樓座我們的故事
樓座,是街道社區的一個基本單元,也是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樓座,見證著社會發展,也記錄著滄桑歲月;樓座里,有普通的居民,也有感人的故事……你對社區哪些樓座比較感興趣?你所在的樓座有沒有故事?本報推出的《樓座》專欄,將探訪每一個有特色,有故事的樓座,也歡迎居民朋友與我們講述有關樓座里的那些人和事。聯系電話:1380897407 0,QQ:578657135,郵箱zhuhainews@126.com。
文/圖 見習記者 于琳 記者 李晨 劉佳琪 劉婷婷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