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節(jié)臨近,喪葬費成為關注的焦點。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市區(qū)居民平均喪葬費高達8萬元,因此很多網友感慨稱“還是好好活著吧”。那么臨沂一場葬禮花費是多少呢?又花到哪里去了呢?1日,記者就此展開了調查,一般選擇公墓的喪葬費約為4萬元,非公墓的喪葬費只需一半的費用就夠了。
現象:
一場葬禮4.2萬元,公墓花費約占一半
“雖然已經很節(jié)儉了,但是還是花了不少。”近日市民鄭先生的父親因病去世了,家中為老人舉辦了一場葬禮。他粗略地統(tǒng)計了一下,整場葬禮下來總共花了4.2萬元。“父母都是單位退休職工,我們也是普通的上班族,這筆喪葬費對我們而言,確實不是一筆小數目。”鄭先生說。
鄭先生拿出一份喪葬費清單給記者看,其中墓地的費用是2.2萬元,約占總喪葬費的一半。“我們去好幾個公墓看過,太便宜的位置不好,看中的都要3萬以上,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個價格比較居中的墓地,即使這樣也要2萬多元。”鄭先生說,鮮花、花圈等花了1萬左右,遺體告別大廳租賃費2650元,火化花了1000元,等等。
“單純看那個項目花錢并不多,但是里面有很多單項收費,這樣一來亂七八糟加一起就要花很多錢了呢,難怪很多人感嘆‘還是好好活著吧’”。鄭先生苦笑了一下說,他父親是因病去世的,生前為了給他治病家里的錢都花得所剩無幾了,但是還是沒能治好他。
原本就背負著巨大經濟壓力的鄭先生,一場葬禮下來又添新債,這讓他苦不堪言。“要是不買公墓,至少能少花一半的錢,這樣壓力也能小點。”鄭先生抱怨說。
調查:
墓地、招待費成喪葬費的大頭
面對高額的喪葬費,不少網友紛紛表示“還是好好活著吧”。3月30日,記者就臨沂喪葬費進行了調查,因選擇墓地的不同,其喪葬費差別約為一半。選擇購買公墓的喪葬費約為4萬,其中公墓費用約占一半,剩下的鮮花、花圈等是大頭,而非公墓的喪葬費只有2萬左右,其中的招待費占大頭。
據一位從事葬禮20余年的曲師傅介紹,在公墓下葬的喪葬費中有一半左右是用來購買墓地了,“太貴的買不起,太便宜的位置太差,一般都選擇2萬元左右的公墓。”除去公墓的費用,鮮花、花圈、殯儀服務、禮儀等等都是需要花錢的。
“鮮花的價格都是480元起價,紙花圈的價格要便宜很多,一般在80元到120元之間。”曲師傅告訴記者,這些項目上花費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都很常見。另外還要購買棺木、骨灰盒、冷藏等等,雜七雜八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呢。
而那些不購買公墓的喪葬費一般在2萬元左右,其花銷的大頭主要是招待費用,尤其是在郊區(qū)或者農村。墓地基本上是不需要花錢的,主要的開始是招待那些前來吊唁的人吃飯,或者住宿。“20年來我也接觸過喪葬費花五六萬元的,但是太高的很少見。”曲師傅說。
市民說法:
喪葬費太高,市民吃不消
市民對喪葬費的數額又是如何看待的呢?就此,記者隨機采訪了20位市民,其中17位市民認為喪葬費要控制在各個家庭的能力范圍之內,若是太高吃不消。另外,他們還認為,葬禮是送走逝者最后一程,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走得舒心,而不是只關注活人的面子。
“我看到網上有一場葬禮花費10多萬的,還有各種表演節(jié)目,本是一件比較悲痛的事情,紅白喜事傻傻分不清楚。”市民許女士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然而,也有市民表示有不同的看法,“可能逝者生前過得很辛苦,親人們想在最后一程讓他們走得風風光光的。”
今年52歲的盧先生稱,面對生老病死,大部分人應該有一個比較理性的認識,一味地追求葬禮上的奢華,注重活人的面子,不如低調一點。“等我百年之后,就簡簡單單操辦一下就好了,這樣也不會給家人造成負擔。”盧先生笑著說。
隨后,記者咨詢了臨沂大學社會學的教授王維義,他告訴記者,對于葬禮沒有必要太鋪張,甚至大操大辦,他認為高額的喪葬費不僅會造成浪費,還會滋生不良的社會風氣,建議市民盡量堅持“薄葬”。
心聲:
活著的時候好好孝順才是真理
從事葬禮總管20余年的曲師傅,每年要操持10余場葬禮,如此算下來,也主持了200余場葬禮。“經歷了這么多場葬禮,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最大的感受卻是人活著的時候要好好孝順,死后的鋪張都是浮云。”曲師傅說,一些人面對高額的喪葬費有苦說不出,但是逝者最后一程更多人選擇簡簡單單送走逝者最后一程。
20年前,一場葬禮的費用大概是4000元,而現在整整翻了10倍。“葬禮的程序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化,只因地區(qū)不同而有所差異,但也越來越簡化了。”曲師傅告訴記者,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以前主持葬禮經常會遇到不孝順的子女,將葬禮辦得很風光,但實際上老人活著的時候一點也不孝順,而如今很少遇到這種情況了。
骨灰盒、棺材的價格因為木頭價格的上漲也蹭蹭地往上漲。“別看骨灰盒小,但是貴得很,從幾百到幾千,甚至幾萬元的都有,材質、做工、雕刻也不盡相同。”曲師傅說,棺材的價格也是水漲船高,現在用柏木棺材的比較多,價格在7000元到8000元之間。
本報記者 龐尊利
[編輯: 張珍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