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相臣認真的工作態度受到了村里人的認可。
在上馬街道周家莊社區的街道胡同,經常有一個穿著白大褂、手提出診箱步履匆匆的年輕身影,他遍訪社區,定期為居民做健康查體和病情回訪,看看這家感冒的孩子吃藥好點了沒,望望那家行動不便的老人最近身體如何,他就是周家莊社區衛生室的張相臣醫生。從他選擇做一名醫生那一刻起,心里便始終裝著病人,用實際行動實踐自己的理想與人生價值,得到了全村人的肯定。
沒有節假日,隨叫隨到 張相臣是地地道道的“80后”。2013年,張相臣應聘到周家莊社區衛生室做起了醫生,從那一刻起,他心里便始終裝著病人,兢兢業業,受到村里老少的認可。
張相臣一家三口本來住在位于上馬街道的地恒春天小區,離周家莊社區大約5公里遠。自應聘到周家莊衛生室后就搬到了社區居住。有人問他:“為什么不在鎮上住啊,交通、購物都方便,再說村里有什么急事開車10分鐘就到了。”張相臣不以為然:“有些病人的突發病急救的黃金時間就是剛發病的幾分鐘,有時候就是這五六公里、十幾分鐘之差,就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我一個人不方便一點沒關系,全村幾百號老百姓身體健康我就安心了。”社區衛生室規定的工作時間是上午八點到下午四點半,但為了方便白天工作的老百姓看病,張相臣每天早上七點之前都會出現在辦公室,晚上等到八九點才能回家。為此,周圍的鄰居經常開玩笑說他總是“不按時上下班”。張相臣的妻子本來也有一份比較穩定的工作,但由于張相臣平時比較忙,孩子又比較小,于是她就辭去工作在家帶孩子,全力以赴支持丈夫的工作。
“張大夫周六周日通常都在衛生室,逢年過節也幾乎不休息。村里人哪里不舒服,張大夫都是隨叫隨到。有的衛生室到點下班,張大夫通常都堅持到晚上九十點鐘。經常張大夫回家吃飯的時候,飯吃到一半又被叫回來,我們都看在眼里。村里人看病可方便了。”周家莊社區的劉瑞英說道。
上門服務,圖的是安心 “張大夫的服務態度特別好,隨叫隨到。有一次我感冒挺厲害,感覺不能動了,就給張大夫打電話,張大夫立馬就到,把我從家里接到了衛生室。”劉瑞英告訴記者。3月26日上午10時許,張相臣又背起藥箱,走進80多歲的嚴大娘家中,給老人測量血壓,了解老人的身體狀況。
張相臣2013年應聘到周家莊社區衛生室工作,至今已經兩年了。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張相臣通過自己勤勤懇懇的努力和有口皆碑的醫德,得到了全村居民的肯定。張相臣醫生一直把“讓每一位就診的病人內心都能感受到來自醫生的溫暖”作為自己的職業信條。
每年為社區的老人進行健康查體是社區衛生室的一項常規工作。每到此時,張相臣的工作地點就變為兩個,一個是社區衛生室,一個是老百姓家中。在社區衛生室是因為還要為病人進行診療,每當沒有病人的時候,他就會背起藥箱,來到每戶老人家中檢查身體。“健康查體很多時候都在冬天舉行,老人身子弱,有些人老人一見風就會著涼,康復起來也比較慢。我年富力壯的,去老人家里走走也凍不著,正好去看看老人平時的飲食情況,給他們提供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建議。”張相臣說道。遇到老人有新的病情他都會詳細記錄,整理成檔,他還會對自己每位經手的病人和老人進行回訪。“我就是圖一個安心。”張相臣說。
他把病人當熟人當親人 記者了解到,無論白天深夜、刮風下雨,只要一個電話、一次敲門,張相臣都會及時地出現在需要他的地方。他從沒因為在嚴寒酷暑中出診而抱怨,也沒有因為起早貪黑工作而后悔。他常常對老百姓說:“衛生室是我工作的地方,家里也是,我身為咱村里的醫生,就是24小時為大家服務的,任何時候大家都別不好意思找我。”
去年冬天的一個夜晚,村里80多歲的周大爺發燒,吃藥一天仍沒有緩解。忙碌到天黑剛邁進家門飯還沒吃的張相臣,接到電話后帶上聽診器血壓計立刻趕過去。經過詳細的問診和仔細的檢查初步診斷周大爺得了肺炎,得需要住院治療。由于周大爺的兒女都不在身邊,張相臣立刻回家開車,及時地將大爺送到醫院,掛號、檢查、辦理住院,他忙前忙后,直到老人的兒女趕到醫院,他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張相臣常說:“把病人當熟人,把病人當親人,才能成為好醫生。”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文/圖 記者 張彤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王泯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