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伏龍山腳下的伏龍路35號院是原青島市財政局的宿舍,里面住的大都是1979年搬進來的老住戶。30多年過去了,原來的“爸爸媽媽”都成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甚至有的家里都已是四世同堂。一直以來,這個院里的院風和家風都為人們津津樂道,說到出息了的后輩們,老人們的臉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3月17日,記者聽居民講起了院里的故事。
鄰居難大家幫,和諧如一家
掖縣路社區伏龍路35號院不大,一共住了19戶居民,其中大都是老住戶,光80歲以上的老人就有14位。這里曾經非常熱鬧,老人們還能回想起兒孫小時候在院里歡騰的場景,但后來都各自成家,只留下他們平日里相互照應。多年的相依相伴,讓居民們成了一家人。樓里有人生病住院,大家湊錢買東西去看望。十幾年前,大家工資還不高的時候,硬是一起湊了四五千塊錢幫鄰居墊付住院費。居民王秀環急性腸胃炎住院,喬琳和呂月華從晚上8點多陪到夜里10點多。
說起樓里的好人好事,82歲的喬琳擺手道:“說幾天幾夜都說不完。”正是這院里濃濃的親情味,讓居民們對這里戀戀不舍。82歲的李玉華因為身體原因不得不去養老院,臨走前直掉眼淚,不想離開這幫老鄰居。
65歲的呂月華算是這樓里最年輕的了,跑腿的事自然離不開她,所以退休后她就當了樓組長,這一干就是20年。除了要為居民們服務,呂月華還有個91歲的母親要照顧,所以平日里,鄰居們也沒少幫她。“有一次,我急著去接我外甥,在門口遇上朱秀美,順口說了句餛飩沒包完?;貋淼臅r候,她竟然都幫我包完了,很是感動?!眳卧氯A說,“這么多年,要不是大家幫我,我這樓長也堅持不下來”。
家風純院風正,孩子有出息
說起來,最讓老人們高興的還是他們的后代。從這里走出去的孩子既有軍醫,也有警察,還有知名企業的總經理?!拔覀冊豪锏募绎L都很純,教育出來的孩子個個有文化,全是大學生,還很孝順。”喬琳說,“我們老人也都舍得投資,只要孫子、孫女要學習,我們絕不心疼錢。”在一起生活久了,家風相互影響,自然也就形成了純正的院風?!拔覀冊豪锏娜硕己芰?,以前上班時,從單位拿一根電線都會送回去,絕不占單位一點便宜?!眳卧氯A說道。院里住戶不多,卻有十多個黨員,還有兩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評選的市勞動模范。
“從搬進來到現在快40年了,從老的到少的,我們院里從來沒發生過爭吵,樓梯都是搶著打掃。”喬琳自豪說道。現在誰家里做了點稀罕吃食,都會樓上樓下分著吃。呂月華家里有口大鍋,端午節包粽子,都是第一鍋分給鄰居,第二鍋才自家吃。上一輩的深厚感情也影響了下一輩們的相處,一直到現在,朱秀美的兒子還一直和侯惠蓮的兒子一起過生日。他們都是1963年1月份生的,前后只差了一兩天,從小到大感情一直都很好。
施工隊來護山,居民送吃的
居民們不光對自家人好,對外來的施工隊更是心存感激。因為緊靠著伏龍山,山上掉下來的石子讓居民們很是不安。經過反映,2010年7月份,終于有施工隊來修繕。雖然施工隊的隊員們都自己帶了干糧,但居民們依然搶著做飯,今天他家買紅腸,明天這家炒蛤蜊,每天的菜品都很豐富。除了午飯,居民還給施工隊買來西瓜、雪糕降暑,茶水更是沒斷過。施工隊員們很是感動,竟然回家給居民們捎回來一些王哥莊大饅頭。
無論遇上什么事,居民們都齊心解決。院里沒裝天然氣,喬琳一招呼,五六個老人愣是跟她一起跑了三年才裝上。裝天然氣、暖氣管道時,居民爭相給施工隊送水果,呂月華家住一樓,自然承擔供水的責任,居民們就陸續往她家送茶葉,還都是些上等好茶?!拔覀儚膩聿慌时?,都知道施工隊不容易,也都很感激他們?!焙罨萆徴f。
文/圖 記者 鄧慧秀
我們的樓座我們的故事
樓座,是街道社區的一個基本單元,也是工作生活的一個重要場所;樓座,見證著社會發展,也記錄著滄桑歲月;樓座里,有普通的居民,也有感人的故事……你對社區哪些樓座比較感興趣?你所在的樓座有沒有故事?本報推出《樓座》專欄,將探訪每一個有特色、有故事的樓座,也歡迎居民朋友與我們講述有關樓座里的那些人和事。聯系電話:18561977924,電子郵箱:jiangsuluxinwen@126.com。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