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春時節,氣溫回升比較快,經常會有冷暖交替的現象,各醫院總會迎來一次急診小高峰,多是因過早減衣導致各種疾病的患者。3月13日,記者了解到,初春季節,中老年人因不能依據天氣及時添加衣服,合理控制活動量,導致心血管病復發的患者不在少數。
天氣轉暖,運動的老年人多了
隨著天氣的轉暖,晚上去廣場運動的人也逐漸增多,很多老年人也加入了運動的行列。對于他們來說,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莫過于晚飯后參加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了。記者在長城路附近的廣場看到,很多老年人加入了運動的隊伍中,有跳舞的,有散步的,有健步走的,也有在健身器材鍛煉的。記者發現,有的老人穿著很單薄就出來了,老人表示一運動就熱了,用不著穿那么多衣服,況且穿得很厚不方便運動。
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多數老人不知道如何進行科學健身。運動時間,運動強度,運動后的保暖等這一系列問題都被大家所忽視。家住華城路四小區的王大爺平時晚上就喜歡出來運動,王大爺告訴記者:“人們都說‘飯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晚上運動運動很好,筋骨舒展了,渾身都舒服。”王大爺是為糖尿病患者,但他卻不知道哪些運動會影響自身的身體狀況,也不清楚自己又適合做哪些運動,看著周圍有人運動,他就加入進來,跟著大家一起運動,每當運動完王大爺總是氣喘吁吁的,而且還會立刻脫掉外套散熱。
據介紹,老人們參與的社區活動,全是以自愿為主,老人們對哪些項目感興趣就參加哪些項目,并不會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70歲的孫大爺身體硬朗,每天早晚都堅持出來鍛煉。他告訴記者,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讓他不得不改變這一運動習慣。“以前早上7點多無就會準時到公園跑步,連續跑20分鐘后再練練劍。孫大爺每天還會練一個小時的氣功,有天早上他在因為練氣功時突然感到頭暈、眼花,幸好鄰居路過將他送回了家。
回憶起當天的經歷,孫大爺至今心有余悸,醫生告訴我,對心腦血管病人來說,初春堅持積極鍛煉是好事,但一定要適度、恰當,不要過早出門鍛煉,運動前做一下準備活動,感覺微微出了汗就應停止運動,時間也不要超過30分鐘。
不要錯過搶救黃金時間
據悉,早在2014年剛入冬時節,就有老年人因為劇烈運動,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復發而猝死的病例。針對這一情況,城陽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王志新建議,老年人在外出活動時要隨身攜帶急救藥盒,最好有家人陪同。搶救心血管病人,時間就是生命,如果遇到有人患病,最好呼叫救護車,以免其他車輛因交通堵塞而延誤治療。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一旦出現病情不穩定或陣發性心絞痛的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千萬不要拖延。
記者了解到,一旦發現身邊有人猝死,應立即爭分奪秒地進行現場心肺復蘇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病人,發現得越早,心肺復蘇術開始的時間越早,存活率就越高。據悉,出現猝死癥狀的病人心室顫動或心臟停搏發生3秒鐘后,人就會因腦缺氧感到頭暈。10~20秒鐘后,就會出現意識喪失。4分鐘后腦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轉的損害,進入腦死亡階段。因此,一般猝死病人的最佳黃金搶救時間為4至6分鐘內。
王主任告訴記者,很多病人在心臟性猝死前很長一段時間里就已經表現出胸悶、憋氣、頭暈、心慌、氣短等征兆,只不過沒有引起患者的注意。又加上一些老人年在外出運動時的不當行為,導致疾病復發。
專家建議,一旦出現胸悶、憋氣、頭暈等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應及早到正規醫院就診,若能把握好這治療的黃金時間,就能得到很好的治療,防止悲劇的發生。“春捂秋凍”,飲食清淡
據悉,心血管病在春季是多發之際,尤其是3~4月份,這個時期雖然已經入春,但氣溫還很低,且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容易引起血管痙攣。氣候的突然變化常常會刺激血管痙攣,引起心肌供血減少。隨著氣候的轉暖,人們的戶外活動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隨之增加。患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對活動量掌握得不好,活動量過大,心臟的負荷量一時不適應,就很容易容易誘發心絞痛或心梗。
為此,專家建議,老年人在外出運動時不要過早脫棉衣,注意保暖;戶外活動不可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舒緩的活動項目,而且運動量不要過大,每次活動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為宜。特別要留意的是在寒流來襲時,更要及時增加衣服,外出最好要戴上帽子,防止因氣溫的變化而引起血壓波動,防止各種心腦血管疾病的侵擾。
此外,在飲食方面也要多注意,以清淡、低脂的食物為主,不要吃刺激性太強的食物。低鹽飲食最佳,食鹽中的鈉,能增加血漿滲透壓,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帶來不利的影響;海帶、蔬菜、水果等都可以多食用。
文/記者 欒英杰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