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12日上午9時,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今年“兩高”報告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要點?有哪些改變和亮點?今年會有哪些新動向?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主任、全國律協憲法與人權委員會主任、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吳革解讀了“兩高”報告。
報告有四大亮點 吳革介紹,剛剛結束的兩高報告有很多亮點,一是,報告更親民了,尤其是最高法的報告,增加了老百姓容易接受的表述。二是,在兩高報告中關于司法反腐的數據力度明顯增強、增多了。三是冤假錯案的防范,數字表現得更加詳細了,防止冤假錯案的力度明顯加強。
“還有一個亮點,兩高報告,都有大量篇幅和司法改革的舉措有關。尤其是最高法的報告,著重強調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吳革說。
“兩高”報告,里面提到了一個數字,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總數是1556.1萬件,這個數據比去年的1421.7萬件又有較大增長,根據國際上的一些研究成果,中國已經進入訴訟社會,如果涉法涉訴糾紛案件涉及人數達到總人口的10% ,就認定已經進入訴訟社會了。
司法反腐力度加大 關于反腐,在最高法報告中稱,審判涉及到的廳局級以上的干部99人,縣處級以上干部877人,最高檢的報告里談到省部級以上干部28人,事實上這些數據是2014年司法反腐成果的總結,這些數據比2013年有了很大提高。
對于自身違法違紀方面,最高法有一個人數的統計,去年查處2000多人,但最高檢里沒有提到這一點。吳革介紹,這是從兩高報告注意到的一個小區別。
吳革介紹,司法反腐還是有很大空間的,尤其是最高檢,它成立了反貪總局,規格提得更高了。
“深感自責”體現人性 最高法報告中提到“堅決糾正冤假錯案”,去年內蒙古的“呼格案”,在報告中第一次使用了“深感自責”。對此,吳革介紹,司法是理性的,但司法的理性和正義也應該基于人性。今年最高法周強院長談到冤假錯案,尤其是“呼格案”時深感自責,這是應有的一種人性的體現,像呼格、趙作海這樣的冤案,法院是最終判決機構,這時候法院應該有很明確的態度,對當事人而言,尤其是呼格的父母,他們得知法院感到自責,對他們受到傷害的心靈肯定是一種慰藉。
吳革說,我們需要一系列舉措和機制,通過真正的司法公開、司法程序公正,包括司法的糾錯機制,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
吳革說,雖然司法改革路線圖畫得很好,但在落實中還是比較艱難的,司法改革不僅需要領導層的決心,從上到下的推動,它也需要人民群眾作為主體,包括律師,作為司法共同體的成員積極參與,只有自上而下的改革和自下而上的參與才能共同推動這幅美好圖景的實現。
缺席審判讓正義早來 報告中有一個新的提法,對外逃貪官的懲處提出了“缺席審判”,“缺席審判”意味著什么?吳革介紹,過去有的貪官外逃,因為沒有把他緝拿歸案,案子基本處于中止狀態,“如果因為外逃者沒有及時被緝拿歸案,案件長期不審理,腐敗所產生的社會后果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缺席審判以前為什么做不到,現在能做到?”吳革介紹,以前從《刑事訴訟法》來講是可以缺席審判的,過去可能考慮到被告人缺席,有些案件事實不好查清楚,另一方面,從嚴肅的角度考慮,等抓到了被告人再進行審判,更有利于司法公正。但是現在對于反腐形勢,對于國際司法引渡的情況,那樣做可能會導致正義來得太遲,所以進行缺席審判,可以讓正義來得更早一點。
最高檢的報告中今年還提到了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司法保護,這是不是也是一個亮點?吳革介紹,最終環境保護的執法、落腳點,還應該落腳在法院和檢察院,尤其是檢察機關,在環保公益訴訟方面,四中全會也專門提出了。環保公益訴訟,不僅要對破壞環境的打擊力度加大,另外要更加積極主動,站在環境公益訴訟的第一線,主動發現污染企業,代表受污染的老百姓或特定的人群提起環保公益訴訟。
作為檢察院,應該是在推動環保公益訴訟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為國家賦權的最有力量的司法主體來推動。
本報特派記者 婁花 郝園園 魏海洋(本報北京3月12日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年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