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闞珂、鄭淑娜、袁杰、王愛立、武增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拼版照片) 新華社發
3月9日15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闞珂,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鄭淑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行政法室主任袁杰,刑法室主任王愛立,國家法室主任武增就“立法法修改與立法工作”相關問題回答了中外記者提問。
地方立法權:
不是一下子全部放開 將過去49個較大的市才享有的地方立法權擴大到全部284個設區的市是此次立法法修改的亮點之一。不過,外界也在擔心此舉或許會造成下位法與上位法之間的沖突更加嚴重。
“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這條規定過程中,也有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出過類似疑問。比如,立法主體多了、立法層次多了,如何保證法制的統一?怎樣避免地方立法的過多、過濫,以及有的地方立法權變為長官意志?”鄭淑娜回應,為避免上述情況,立法法修正案從制度上設置了5道防線。
第一道防線是“全面賦權、穩步推進”的原則。“這么多市有了地方立法權,但是地區之間的差異很大。”鄭淑娜說,立法法修正案規定,省級人大常委會要根據“設區的市”的人口數量、地域面積和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以及立法需求和立法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設區的市開始制定地方性法規的具體步驟和時間,“并非一下子全部放開”。
第二道防線是立法法修正案對這些“設區的市”的立法權限還做了一定的限制,只限定在城鄉建設和管理、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幾類事項。限定范圍之外的事項還需要執行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規。
第三道防線,是必須遵守不抵觸原則。“設區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規,不得與國家的法律、行政法規包括所在省的地方性法規相抵觸。
第四道防線,則是報批準才能實施。“設區的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要報省級人大常委會批準后才能實施。省級人大常委會要對報送的地方性法規進行合法性審查。如果是不合法的,就不批,要退回去。”
“如果前四道防線都沒有出現問題,還出現違反‘上位法’的情況,還有最后一道防線 —— 備案審查制度,即地方制定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要備案。”鄭淑娜說,地方性法規要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國務院備案,地方政府規章要報國務院備案。發現有違法情況的,要依照法律規定予以糾正。
稅收法定:
三審稿不含稅率系科學表述 有記者提問,立法法修正案二審稿明確了稅率調整由法律規定,三審稿卻刪除了這個規定。有人認為這是“稅收法定”原則的大倒退。它一旦通過,就意味著全國人大默許國務院自行決定提高稅率,從而增加公民或企業的稅負。針對上述情況,立法法修改如何體現“稅收法定”的理念,繼而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二審稿規定的稅種、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稅率等,這個表述經過專家的論證認為不夠科學。實際上稅種就包括納稅人、征稅對象、計稅依據和稅率。為了表述得更加科學,我們采取了現在草案的表述。”鄭淑娜說,這并非意味著不再執行“稅收法定”的原則。
舌尖上的安全:
回收食品再生產,小心被拘留 有記者問:去年多家快餐連鎖企業因為使用過期劣質的肉引發了舉國矚目的福喜食品安全事件。就此,如何最大程度地減少類似違法行為的發生?
“福喜事件雖然是個案,但是它對我們修改食品安全法還是很有啟發的。”袁杰說,食品生產經營的鏈條很長,如何對食品生產經營的每一個環節都加強規范,防止有害于食品安全行為的發生,這是食品安全法修改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袁杰說,為了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食品安全法對食品生產經營應該符合的食品安全標準及有關法律要求,以及對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都作了明確的列舉和要求,并且也規定了相應的法律責任。“比如現行《食品安全法》和修訂草案都規定了禁止使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修訂草案二審稿對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食品等行為,除了規定可以處以高額的罰款外,對情節嚴重的還可以給予行政拘留,這是二次審議稿增加的規定。”
另外,修訂草案二次審議稿還會加強對食品保質期的管理,對進一步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進一步保護舉報人、鼓勵知情者舉報食品安全違法行為等方面都作了規定。
民告官:
用具體規定解百姓告狀難 在中國“民告官”一直是一個很難的事情,而且老百姓勝訴的機會總是很少,這次修改可能會為“民告官”或者減少上訪人員打通一個通路。在這次的行政訴訟法當中,對于政府尤其是個別地方政府有法不依、有錯不究的問題,行政訴訟法將會有哪些新的懲處措施?
袁杰介紹,新修訂的行政訴訟法去年10月份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審議已經正式公布了,將于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
“大家都知道,行政訴訟法的修改要解決的問題是‘三難’問題,最重要的一個‘難’就是老百姓告狀難。”袁杰說,在行政訴訟法中對解決老百姓告狀難有很細致的、具體的規定。“比如在法律中規定了立案登記制,比如完善立案、受理的程序,在受理窗口不能不接收老百姓的狀子。比如規定了如果不立案有哪些救濟措施,同時也規定了法院內部對立案的監督機制。這些都是從具體的規定入手,解決老百姓立案難的問題。”
袁杰說,作為一個訴訟制度,它首先是一個救濟的機制。她認為,在“民告官”中行政機關是被告,所以通過訴訟制度進一步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政,也是行政訴訟法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比如規定了行政首長出庭的制度,規定了很多對行政機關的約束制度。為了克服地方保護主義,規定了提級管轄和相對的集中管轄制度。”
立法與改革關系:
立法要主動適應改革需求 有記者提問:今年作為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國的改革必然要向縱深挺進,打響“攻堅戰”。而十八屆三中全會又提出了凡是重大改革必然要于法有據。如何能夠做到立法與改革決策相銜接?
“國家的立法工作和改革是相伴而行的,立法適應和保障了改革。”闞珂回應,在不同的階段,立法與改革的關系有不同的特點。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制定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制定暫行的規定和條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凡屬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據。按照決定的要求,立法要和改革相銜接,要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現在的做法是對于重大的改革,黨中央決策,國務院或者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擬訂方案,全國人大就相關的立法問題作出決定,包括作出授權。”
闞珂介紹,當前立法和改革的關系上有新的特點和新的做法。首先是一次一授權。比如2013年授權國務院在上海自貿區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實施和執行,2014年針對上海自貿區擴展再次做出授權。另外,明確授權期限。比如關于授權“兩高”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工作的期限,就規定為兩年。
反腐敗立法:
加大對行賄犯罪懲處力度 有記者提問:反腐敗立法有無明確的時間表?
對此,王愛立表示,反腐敗國家立法是一個綜合的系統工程,不僅包括刑法、刑事訴訟法,還包括行政監察法等。在去年10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初次審議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對刑法有關貪污賄賂犯罪的條文進行了完善。其中規定,不再單純以具體的數額作為定罪量刑標準,而是將犯罪的情節和數額綜合作為定罪量刑標準。另外,為加大對行賄犯罪的懲處力度,對行賄罪處理的處理也作了進一步的從嚴限定。
限行限購等“紅頭文件”合法性:
不符合法律的,人大有權撤銷 有記者問:立法法通過后,限行、限購等“紅頭文件”會被視為違法嗎?
鄭淑娜:在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情況下,由于一級政府行政管理的特殊需要,要采取一些行政措施,但是又來不及制定地方性法規,對此,考慮到一級政府管理的復雜性和緊急性事項的處理需要,立法法修正案草案開了一個“小口子”。即制定地方性法規條件尚不成熟的,可以先制定政府規章,但是滿兩年必須要提交本級人大制定地方性法規。如果不提交,滿兩年就要失效。
現在媒體提到的“紅頭文件”,不是地方政府規章,雖然不屬于立法法的調整范圍,但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更不能設定減損公民權利和增加公民義務的規范。對于規范性文件,我國監督法規定,本級人大常委會可以審查本級人民政府的決定、命令是不是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如果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人大是有權撤銷的。 本報特派記者 郝園園 婁花 魏海洋(本報北京3月9日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年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