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3月8日訊(記者 郭玉華 ) 10歲的孩子龍龍,身高只有111厘米,比同齡孩子矮一頭,經檢查發現其骨齡只有6歲水平。醫生提醒,家長要注意孩子的身高成長規律,摒棄孩子有早長、晚長的舊觀念,以免患上
矮小癥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同時一定不要隨意服用所謂的“
增高藥”。
“我的孩子今年10歲了,卻比別的同齡孩子矮一頭,身高跟一二年級的孩子差不多,到底為什么不長個兒呢?”近日,欒女士帶著兒子龍龍來到青大附院兒科內分泌門診,跟醫生訴說擔憂。兒內科主任李堂為龍龍做了全面的檢查。
“孩子是典型的生長激素缺乏癥。”李堂說,幸運的是現在孩子仍然有治療條件和時機,經過三四年的持續治療,孩子完全有可能追上同齡孩子的身高,但如果仍然延誤治療,孩子就有可能終生與矮小為伴了。李堂告訴記者,在接診的孩子當中像龍龍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有的已經超過18歲還來就醫,結果那時候骨骺已閉合,錯過了兒童矮小癥治療的最佳時機,想要達到成人最終的平均身高已不可能。
“其實人的身高生長應是勻速有規律的,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成長。”李堂表示,一般來說,人出生時身高是50厘米,第一年長25厘米,第二年長10至15厘米。兩歲以后,尤其是3歲至青春期發育前,孩子身高每年增長5至7厘米,低于5厘米,就屬于生長遲緩。一旦進入青春期,女孩身高一般只能增加4至6厘米,男孩增加6至8厘米。所以,家長關注孩子身高變化,要越早越好,發現孩子比同齡人矮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6歲以內是治療兒童矮小癥的黃金時間。
據李堂介紹,判斷孩子的身高是否矮小,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標準,“如果孩子的身高低于同種族、同性別、同年齡健康身高的兩個標準差以上,或低于第三個百分位,就可診斷為兒童矮小癥。兒童身高受到先天性因素遺傳及后天因素如營養、運動等多種因素影響,現代社會先天性因素所占比例越來越小,后天因素所占比例不斷增加,這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有的父母個子不高,但孩子卻長得并不矮。”
青大附院兒科內分泌專家陳志紅也認為,現在的孩子雖然營養條件好了,但由于運動少等因素,導致矮小身材的孩子有增多趨勢。面對孩子的矮身材,家長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矮小兒童到專業醫院先拍左手X光片進行骨齡測定,并進一步進行甲功、血糖、IGF-I、腦部核磁共振以及其他常規檢查,力爭早期診斷,及時治療。”
此外,有的家長會病急亂投醫,隨便給孩子服用一些所謂的“增高藥”。陳志紅告訴記者,有些增高藥物雖有短暫的加速生長作用,但同時有可能促進骨骺過早閉合而致使生長停止,反而為家長和孩子帶來終身遺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