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下午的山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會議上,張志勇在現場做匯報。
“教育是今天的事業、明天的希望。”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教育發展這樣評價。推出基礎教育改革,推進高考改革,促進學生綜合評價……山東在教育發展上不斷出新招亮出新政策。在2015年,山東教育有何發展規劃和發展重點?針對剛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里的教育發展方向如何落實?3月5日,記者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他詳細解讀了政府工作報告,并透露了山東接下來的改革重點和難點。
深化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改革、高等院校綜合改革和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山東教育改革推行“3+1”戰略 “在此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教育改革做了新一輪的戰略部署。感受到教育事業的改革發展將進入一系列新的常態,特別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成為新常態。”張志勇說,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向各級政府發出的重要信號表明:中央政府將繼續以加大國家財政性教育投入,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來保障教育發展,強調教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作用。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山東始終把教育發展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連續3年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性支出的比例達到了20%以上。”張志勇表示,在著力破解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體制和機制障礙上,山東形成了“3+1”的省級政府統籌的教育發展戰略,“3”是指適應人的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轉型及實施人才強盛的戰略,著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著力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高等教育重點改革。“1”就是牢牢抓住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牛鼻子”,著力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
張志勇認為,下一步,省級政府將成為統籌教育改革、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責任主體。“國家教育管理權將更多地向省級政府轉移,或者說下放,這意味著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戰略的重大調整,國家教育管理體制的重大調整。”張志勇說。
山東高考政策正征求各方意見 目前,上海、浙江等地的高考方案已經推出,山東的高考政策是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山東已經對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做出了初步的改革的政策設計,正在征求各方面的意見,包括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已經有了政策配套改革文本。”張志勇說。
據張志勇透露,山東高考改革方案的配套政策包括一個總體的考試招生考試意見,有一個高考改革的意見,有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意見,還有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以及高中課程方案調整的意見。待征求意見完成并報教育部批準后將予以公布。
張志勇建議,在推進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要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包括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如何作為高考錄取依據、統一高考科目設置、賦予高校招生自主權等。“我要提一個建議,就是能夠繼續下放高等教育發展的統籌權。”張志勇說,特別是在高等學校的設置,專業設置、學科建設、學位授予、學歷發放上,國家能夠向省級政府下放統籌權力。
高中選課走班制契合高考改革 在山東省前不久發布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強調要全面推行高中選課走班制,推行的必要性在哪里?張志勇對此進行了詳細解釋。“選課走班制為什么要推行,最關鍵的是和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相銜接。”他告訴記者,高考改革后,學生將來在高中學習的課程,每一學科的難度和內容都不一樣,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考的內容是必修內容,而納入高考的等級考試科目門類中則是選修內容。
“新的高考制度實施之后,每一個學生所學習科目的難度和內容不一樣了,在這時候完全按照過去行政班來組織教育就十分困難。”張志勇說,不參加高考的學生就可以不選修難度比較高的選修課程,只學必修課程就可以了。一旦參加本科招生的考試,必須確定三門選修課程,選修內容不一樣,而選修的依據有兩個,一個是學生的興趣,一個是選修科目要和高校對接。
“高校的招生專業需要考試的三門選修科目都有具體要求,學生要進行雙向對接。”張志勇表示,在這種情況下,選課走班是必須的。而選課走班的全面推行需要很多教育資源配置和調整,也需要教育管理制度的保障,教師結構的調整,教師的補充以及其他條件保障。“這都需要各級政府來加大投入,也需要學校突出規劃組織實施。”
大學教授:
義務教育不一流拿到諾獎又怎樣 “我有個夢想,我們的義務教育要辦成世界一流!如果說我們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夢還有點遠,我們把義務教育辦成世界一流,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我越來越感到,這個夢的意義不僅是教育。”
5日下午,北京建銀飯店,政協教育界第40組的討論會上,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委員這樣描繪自己的夢想。
“習主席講要重視家風。對于一些離散家庭,對于我國幾千萬貧困人口,他們的家風怎么傳承?我覺得,就要靠義務教育,要使這些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在較好的環境中得到熏陶,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信仰。這不靠教育,還能靠什么?”葛劍雄說。
“我希望,今后教育經費還能增長,而增長的部分主要投入義務教育。經過5到8年,把中國義務教育整體搞上去,使那些生活在偏遠山區的孩子,和北京、上海的孩子一樣,享受到優質的義務教育。這既事關教育,也關乎信仰。”他說。
“我覺得,要保證義務教育的水平,兩方面不能妥協,一個是硬件,另一個是師資。這需要從國家層面做長期設計。”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朱鴻民委員說。
“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最終依賴普通公民的素質。義務教育正是提升普通公民素質的主要手段。義務教育不一流,哪怕我們拿到諾貝爾獎又怎樣?”朱鴻民說。據新華社
用激勵政策提高人才交流積極性 張志勇說,2014年12月30日,山東通過了深化基礎教育改革的意見,正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來推出一系列配套改革的文件,這些配套改革的文件集中對準了基礎教育改革當中面臨的重大需要各方面統籌的一系列體制機制問題。
他說,山東在青島、濰坊、煙臺、威海、菏澤試點取消學校和校長行政級別,這就是著力破解教師管理體制的障礙,讓義務教育的教師從“單位人”變成“系統人”,優化教師資源,保障教育均衡發展。
目前,青島不少教育集團蓬勃發展,中小學間名校帶弱校,教師交流等也深入發展。張志勇說,建新校在解決了教育資源之后,最關鍵的是人的問題。青島今年招3400名聘用制教師,則是在編制無法突破的情況下,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新探索。“但是必須和現在編制體制內的教師同等待遇,包括社會保障和工資待遇,如果做不到同等的話這部分聘用制老師就沒有積極性。”
針對名校帶弱校,張志勇表示,這其中最關鍵的是人才的交流,要提高人才交流的積極性,要有激勵政策,在評職稱、績效工資分配、評優樹先上要鼓勵這部分交流的校長和老師。對此,山東也將有更細的配套文件發布。
解決城鎮教育中的大班額問題 張志勇表示,從山東省看,農村教育人口向城鎮教育轉移的步伐呈現加速趨勢,2012年山東省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小學階段各年級數量分布趨勢發現,小學六年級只有4萬多人,而一年級則達到了10萬人。“以山東省為例,城鎮初中超規定班額占比達到了90%。”他說,山東省城區和鎮區小學數量占全省的16% 和24% ,卻承擔著全省29% 和33% 的學齡人口,城區師生比高達20.2:1,而鄉村只有15.5:1。
如何破解外來娃入學難,大班額突出的難題?張志勇提出了四條建議。“各級政府將城鎮教育資源配置納入國家城鎮發展規劃,每年必須按照適齡學齡人口的增長,將城鎮教育資源建設納入城鎮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建立城鎮教育資源常態建設機制,與城市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他表示,還要將城鎮學校建設土地指標與教師編制指標單列。盡快建立和完善城鎮教育資源配置稅費政策,適時調整過去以支持農村教育為主導的教育稅費政策,完善城市教育設施配套建設土地劃撥政策,出臺從土地出讓金中預留教育資源配置建設經費的政策。“將城鎮教育資源配置納入社會事業政績考核指標。把中小學生校內外教育資源占有率納入當地社會事業發展考核的重要指標。”
本報特派記者 魏海洋 郝園園 婁花(本報北京3月5日電)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相關專題:
2015年全國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