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核心 海蠣子,又稱牡蠣,算得上是海鮮中的上品。被稱為“蠣子村”的即墨鰲山衛街道辦神湯溝村漁民,將扇貝殼拴在繩子上放入海里,引來大量野生海蠣子。這種別致的養殖方法,已經在這個小漁村延續了20多年。羊年正月初八凌晨,神湯村漁民放鞭炮吃餃子后,又出海開工了。當天下午,隨著潮落,一船船新鮮的海蠣子陸續拉上岸運往市場。晚上,眾多市民品嘗到了
節后第一鮮的美味。
探訪
放鞭吃餃子拉回第一鮮 52歲的漁民馮丙雪,在神湯溝養殖海蠣子已經20多年了,他對海蠣子的生活習性再熟悉不過了。每年春節過后,老馮就按耐不住心里的激動,急著要出海捕撈了。因為老輩傳統,過年這幾天不能出海捕撈,要等到正月初八以后才能開工。所以,初七這天,老馮就開始準備起捕撈工具,等待第二天凌晨早早出海捕撈。
“正月頭一次出海,要先放鞭,再吃餃子,然后才能出海捕撈作業,寓意開門紅大豐收。”凌晨5點,馮丙雪和弟弟一起拿著工具來到漁船上,先放了一掛長鞭,然后將準備捕撈的工具抬上漁船后,又吃了一碗妻子包好的餃子,便駕船出海捕撈海蠣子去了。在離岸邊50多里外,老馮開始收獲。兩個多小時后,大大小小的海蠣子已經裝滿了一船。馮丙雪說,這是節后第一次出海,看來收獲不錯,大約估算,這一船海蠣子至少也要3000斤。節后頭一次出海,神湯溝村就收獲海蠣子5萬多斤。因為是節后第一鮮,市場急需,這些新鮮的海蠣子,當天就被小商販運到市場開始銷售了。
收獲
一年到頭10個月在收獲 海蠣子的養殖方法雖然比較獨特,但也受海域環境和水溫等條件的影響。神湯溝地處鰲山灣,平時風浪小,海水溫度比較適合海蠣子生長,這里的漁民從明代遷入后,就一直以海洋捕撈為生,后來,隨著海洋資源的慢慢枯竭,生活在這里的漁民開始想辦法補救,也正是這種養殖海蠣子的方法,為海洋資源保護提供了很好的繁衍環境。漁民說,這種養殖方法,既讓他們有了收獲,又對海洋進行了保護,真是兩全齊美的好辦法。
每當收獲滿滿一漁船海蠣子時,馮丙雪就會想,正是因為海蠣子收獲季比較長,所以這種養殖方法才能一直延續下來,給漁民提供了豐厚的饋贈。從7月1日引苗,到10月開始收獲,中間只停了短短兩個多月時間,剩余時間一直都處在收獲季當中。到了冬季,海蠣子大量成熟最為豐產肥大。
神湯溝養殖海蠣子已經有20多年歷史。為了幫助漁民打開銷路,神湯溝村專門成立了養殖合作社,每當海蠣子豐產后,合作社就會發揮作用,幫漁民將大量的海蠣子銷往市場。
揭秘
扇貝殼引來野生海蠣子苗 捕撈海蠣子,需要趕在落潮時,所以捕撈海蠣子和其它捕撈作業有所不同。每天凌晨4點出海,在海上行駛兩個小時來到養殖區,上午2到3個小時捕撈,中午時就將滿船的海蠣子拉回岸邊。等漁民在家吃過午飯后,正好趕上潮落,這時就可以把三輪車等運輸工具直接開到海灘上,將漁船上的海蠣子輕松地運送出來,進行大小分類處理。每當漁船拉回海蠣子后,許多漁家大嫂帶上竹簍,來到海灘上,在泥沙里撿海蠣子。
青島的海蠣子養殖區主要分布在膠州灣沿海、鰲山灣、豐城等東部海域。而即墨是海蠣子養殖面積比較大的地方,主要以筏式養殖和地播養殖兩種方式。筏式養殖就是神湯溝漁民這種方式,也是純野生的養殖方法。
說起海蠣子的養殖過程,馮丙雪介紹說,他們村養殖的海蠣子,都是采用筏式養殖。這種養殖方法說起來很有意思。漁民按照每年的天氣和海水溫度推算,在7月1日前后,正是野生海蠣子的產卵期,這時候漁民就開始將設備下海了。首先要在一根長約3米左右的粗繩子上,拴上一些完整的扇貝殼。然后將長繩放進海水里。等到一個月過后,漁民提起繩子就會發現,扇貝殼的表層已經粘滿了小小的海蠣子苗。而這些海蠣子苗都是純野生的,因為海蠣子喜歡在扇貝殼上生長,7月1日正是野生海蠣子大量繁殖的高峰季節。所以這時候放養殖繩,大量的海蠣子苗會很快隨著海流布滿扇貝殼。到了入冬季節,海蠣子已經初長成熟,這時候漁民就可以收獲一些海蠣子了,一直到第二年的5月份,一直有海蠣子苗不斷粘在扇貝殼上,這樣漁民收獲海蠣子的時間也會很長。而到了春節前后,是海蠣子大量成熟,也是最肥的季節。
【味美】
海蠣子被贊“海底牛奶” 神湯溝村養海蠣子品種是褶牡蠣,特點是四五個海蠣子抱團生長,如拳頭般大小。在神湯溝海灘上,隨處可以看到收獲的一車車、一船船海蠣子,成了一幅最美的豐收圖。海蠣子被譽為“海底牛奶”,尤其是到了春節過后,由于冬季海鮮本來就少,海蠣子就成了市民餐桌上不可多得的海鮮美味。
【小貼士】
海蠣子這樣煮 漁民介紹,購買海蠣子時,要選擇個頭大的、外殼完全封閉的海蠣子,不要挑選外殼已經張開的。如果選擇煮著吃,要將海蠣子的外殼完全煮開,外殼張開以后再煮3—5分鐘最佳。如果蒸著吃,等水完全沸騰后再放入海蠣子,待外殼完全張開后,再蒸4—9分鐘即可。在蒸煮的過程中,盡量用小鍋,避免用太大的鍋一次做太多,造成海蠣子受熱不均,使一部分無法熟透。另外,在充分蒸煮后依然無法張開的海蠣子,盡量不要食用。而剩下的蠣子殼,漁民也會集中起來,加工成粉狀,變成海參飼料,同樣賺錢。(記者 康曉歡)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