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空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經濟運行態勢如何?國家統計局26日發布的《2014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一連串數據勾勒出我國經濟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運行全景,其中改革開放、科技創新所形成的諸多亮點,進一步彰顯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新趨勢。
換擋不失勢 “2014年,情況比預料的要困難,結果比預想的要好。”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曾這樣評價去年中國經濟所處的環境和取得的成績。
在各種風險與挑戰交織的背景下,我國審時度勢、從容應對,頂住了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4%;就業不減反增,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農民工總量同比增長1.9%;物價較為穩定,糧食生產喜獲“十一”連增……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說,與過去的高速增長相比,去年經濟增速盡管略有放緩,但既沒有“掉擋失速”,又蘊含著更高的含金量。而且從全球主要經濟體看,7.4%的增速仍是高的。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認為,這些數據表明我國經濟總體向好、穩中有進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具有巨大韌性與發展潛力,只要把握得當、科學施策,完全可以做到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
結構調整新進展 統計公報發布的數據顯示,過去一年,我國產業結構優化、轉型升級態勢明顯;增長動力從投資出口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經濟增長需求結構趨于優化;資源配置效率顯著提升,正向高技術、低消耗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
—— 高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分別增長12.3%、10.5%,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和2.2個百分點。
——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2%。據初步測算,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比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高2.6個百分點,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 去年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而同期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擴大1.1個百分點。
謝鴻光說,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表明我國經濟正處在向中高端演化的過程。在勞動生產率與能耗指標的“一升一降”間,我國經濟正逐步告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高技術、低消耗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
匯聚發展新動能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能否順利邁向更高階段、更高水平,關鍵在于新舊動力能否順利平穩接續。
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向改革要動力、向市場要活力”取得了積極進展。
—— 自去年3月份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到年底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146.7萬戶,增長16.8%,注冊資本(金)增長85.8%。
—— 民間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18.1%,增速比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快2.4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創新激發了新的增長點,尤其在與互聯網信息技術催化融合下,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例如,去年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9.7%,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快37.7個百分點。
謝鴻光認為,盡管這些新業態、新產品、新模式規模數量還不足夠大,但代表著新興的增長動力,是中國經濟未來的希望。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