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報記者 薄克國
過大年,誰來陪? “社區‘幫到家’服務隊義工們包的餃子,到現在還沒吃完呢,今天,社區的曹花亭主任又到家中坐了坐,陪我們聊天,征求正月初八舉辦團拜會的意見。”2月21日,青島市南區八大關街道紅島路社區居民周淑萍說。
今年74歲的周淑萍,和81歲的老伴黃際隧都是中國海洋大學退休職工,兒子在外地工作,屬于典型的
空巢老人。周淑萍患有骨質疏松,腿疼,加上胖,行動不方便,很少下樓。“除夕前,社區‘幫到家’服務隊的義工到家里幫著包了白菜肉餡的餃子,真香,年除夕,我一頓吃了20多個?!?br>
“隨著社會發展和老齡化速度加快,空巢、獨居老人越來越多,他們非常需要幫助和關照。”紅島路社區居委會主任曹花亭說。她介紹,紅島路社區60歲以上的老人占到了總人數的33%以上,其中,空巢老人家庭占27%。
記者在青島一些社區了解到,春節期間,空巢老人的子女一般像“候鳥”一樣,陪父母過春節。珠海路街道香港花園社區居民丁涵平和薄淑賢老兩口,退休后從河南來到青島安度晚年。“兒子一家臘月二十八從北京回來,陪我們過年,準備正月初五再走?!?br>
而孤寡老人,有的是親戚與他們一起過,有的是朋友陪著過。家住八大關街道福山路社區85歲的孤寡老人賀寶晏告訴記者:自從老伴15年前去世后,在青島工作的侄孫,從除夕那天開始,就陪著自己過年。
香港花園社區65歲的孤寡老人蘇明香說,雖然老伴和兒子幾年前相繼離世,“但每年春節期間,社區組織空巢、孤寡老人互相串門走動,樂和樂和,并不感到孤單?!?br>
不缺錢,缺關愛 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步伐加快及就業的多元化發展,空巢老人及孤寡老人開始大量增加。有關專家曾預測,空巢家庭將是21世紀我國城市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采訪中,有的老人說,目前是不缺物質缺關愛,精神方面太孤單;還有的老人說,雖然有志愿者和義工到家中來走訪慰問,唱唱歌、跳跳舞,但由于不太熟,有時甚至像一陣風,希望能把志愿者或者義工隊伍固定下來,成為常態化,而不是一陣子。
“每逢佳節倍思親,逢年過節是孤寡老人抑郁、焦慮等心理危機的高發期,目前空巢家庭和孤寡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精神慰藉難。”曹花亭說。
需求多,須“訂制” 除了精神慰藉難之外,有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還存在一些具體的難題:如春節期間用餐難、看病難等。一位空巢老人說:“過節了,保姆回家了,孩子雖然回來了,還是感覺吃飯最困難,沒地方吃飯,過年就是湊合。”
還有的老人喜歡安靜的生活,不愿意人多打擾自己的生活,對社會提供的公益服務多多少少有點“排斥”。
“眾口難調,說明了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需求的多元化?!鼻鄭u市委黨校教授劉文儉認為,春節期間,針對社區里的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的不同需求,可以開展“訂制”陪伴服務,例如,借助媒體的力量,發起新春陪伴空巢老人行動,陪老人度過歡樂祥和的春節;公布陪伴需求名單,以家庭為單位認領,鼓勵邀請這些老人到鄰里的家庭過年;健全社區公益服務組織,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邀請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在社區集中過年、舒心過年。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