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人們在唐人街圍觀舞獅表演,慶祝羊年春節。據菲政府公告,2015年2月19日被定為特別非工作假日,以慶祝春節。據不完全統計,菲律賓1億人口中,華人約150萬,而具有華人血統的菲律賓人超過1800萬。 □新華社發
□ 本報記者 李 檬
春節是親人團圓的節日,絕大多數在外漂泊的游子都會回到故鄉。但是,對于在海外求學、工作的許多年輕人,春節無法回家成為了一種無奈。他們今年春節過得如何?記者采訪了幾位山東籍海外華人。
不回家的理由 劉菲英來自山東臨沂,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念博士三年級。春節前,她跟導師請了5天假,到巴黎探訪了之前認識的一對華人夫婦。留英三年來,她只在第二年春節回過家。
劉菲英說,她春節不回去,并不是不想家。“孤獨是留學生的日常主題,尤其是像我這樣念到博士的人,各人都有各自的家庭和事情,平時很難聚在一起。每逢佳節倍思親,到了春節,這種思鄉與孤獨會變得格外深刻,難以排遣。能回家與親人團聚,是我平日里最大的盼望。”
但是,遙遠的距離、昂貴的交通,成了橫亙在思鄉情與回鄉路間的鴻溝。劉菲英表示,回去一趟,坐飛機從倫敦飛北京需要17個小時,從北京回臨沂又要12個小時,花費近2萬元,“爸媽也覺得太貴,不值得”。
回鄉的成本太高,因而感到“沒必要”,是許多人面臨的境況。張寧是青州人,2013年在渥太華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專業取得碩士學位后,現在在渥太華一家創業公司做手機軟件。他告訴記者,加拿大法定假期沒有春節,想回國的話,要請假。“現在剛開始上班,比較忙,年假只有半個月,想攢一下,明年一起回。”
還有一些人忙于求學,沒有時間回家。在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念博士二年級的李娜,來自莒縣。她說,港大采取的是西方學制,從除夕放到大年初三。但她的博士試用期2月28日就要結束,25日之前必須開題。年初一,要在宿舍準備PPT,初二則要找人進行答辯排練,想好答辯可能遇到的問題。“去年也是類似情況,除夕晚上還要上自己導師開的課,習慣了。”
同樣,在東京某大學讀語言文化學博士的濟南人馬芒,在國內已有老婆孩子,但今年除了除夕夜能與華人同學聚餐,除夕、初一、初二都在與導師一起改論文。“今年是我第一次在海外過年,不回去,主要是學業繁重。我自己肯定是歸心似箭,但我導師實在是太‘認真’了。”馮芒笑著說。
沒有家人的春節 再熱鬧也缺年味 近年來,隨著海外華人增多,國外一些大城市也都有模有樣地慶祝起了春節。張寧告訴記者,在加拿大,像多倫多、蒙特利爾、溫哥華等大城市,華人較多,春節氣氛比較濃,唐人街有各種年俗活動,比如舞龍舞獅、聯歡晚會、老鄉會,以及各種中國學術、商業組織的年會,有些老外也會去湊熱鬧。
相應的,外國朋友越來越關心中國春節。在硅谷著名網絡公司Facebook從事程序設計的青州人張曉晨說,自己團隊里有兩個老外對中國文化特別感興趣,平時會看英文版的明代歷史書,春節這幾天開始問她各種關于春節的問題,比如“為什么中國人每年都有一個生肖?”“中國人為什么把龍作吉祥物?”等等。張寧說,他接觸的加拿大人,普遍都對中國春節充滿好奇,尤其是生肖屬相。“今年他們常問我,為什么今年是羊年?你們中國人的羊是哪種羊,山羊、羚羊還是綿羊?我的生日是哪個屬相?這個屬相有什么好和不好?”
熱鬧的氛圍里,孤身在外的人都想在海外“復制”春節。劉菲英說,每年春節前,20個自己學校的華人師生都會聚在一起,包頓餃子,“只有老師們會搟皮調餡兒,學生們打下手”。在英國貝德福德的克蘭菲爾德大學航空工程學院留學的青州人王偉林給記者展示了自己英國寓所的照片,房頂掛著大紅和五彩的燈籠,燈籠上寫著“招財進寶”和“福”字。
可不論怎么復制,年味依稀欠缺些什么。李娜前幾天去了一次香港銅鑼灣花市,除夕又去了維多利亞港看煙花表演。但從熱鬧的人群中走出,回到住處,總感覺空蕩蕩的。“春節前后,飯館都關了,只剩食堂和從超市買回來的食物。而在家里過節,頓頓豐盛。”
劉菲英說,在去巴黎前,倫敦的中國城已經裝扮了起來,超市里不難買到水餃、元宵等各種年貨,街上也有華人社團舞龍舞獅。但她覺得,年貨備得再全、節日景象復制得再像,只身在外,也很難找到年味。“跟家人在一起,才是春節最重要的地方,具體做些什么,都是次要的。有時,看到那些熱鬧,想起自己孤身在外,會覺得更孤獨。”
懷念家鄉 抹不去的味道與親情 與家人團聚,是春節的最重要的主題。采訪中,所有采訪對象都表示,他們會在除夕夜,趁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時,打一個網絡電話給家人問好。除此之外,只能想念。
張曉晨已是連續第二年在國外過春節。她說,除夕夜,公司有華人員工組織的春節晚會,還算精彩,但自己還是最懷念山東親朋聚在一起打撲克的場景,“主要是打夠級,贏輸都開心。”
李娜說,春節期間,香港人會吃盆菜等傳統粵菜,也會去黃大仙祠拜神求福,這讓在山東長大的她感到有點隔膜。她現在特別懷念家里做的水餃、藕盒、饅頭、煎餅。“自己在外做水餃很麻煩,買速凍水餃,味道又不地道。香港的饅頭都是甜的,和餃子一樣小,一口一個,而且貴,1.2元一個。想吃饅頭只能從超市買,熱一下再吃。至于山東煎餅,從來沒在香港見過。”
王偉林則表示,對于在家鄉過年,印象最深的是“滿桌子的菜,親人聚在一起喝酒”,最懷念的是“老爸做的魚湯”,而英國菜“太難吃,只有fish and chips”(魚和薯條)。“在家時一直想學包餃子,從來沒學會;除夕那天包了一晚上,總算學會了。”對王偉林來說,今年還有一點很不同——奶奶年前走了,86歲,走得很突然,也很安詳,自己卻沒能回去送她。所以今年也不在老家過年,把爺爺接到我們家過了。”他想了想,又說:“不回去也好吧。如果不回家過年,就感覺奶奶還在。”
張寧的表述更精煉:“最懷念我娘包的白菜豬肉水餃,大年初一天沒亮挨家挨戶串門拜年,大年三十和老爹貼對聯,晚上爺倆喝上幾盅。” [編輯: 胡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