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網濟南1月30日訊(記者 姜洋)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住房保障做了明確的要求。29日,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黨組成員李力做客大眾網“解政策問民生”訪談節目時介紹,今年是山東歷史上住房保障任務最重的一年,全省計劃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53.7萬套,為確保任務完成,省住建廳將與各市簽訂目標責任書,保障方式將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建設和租賃補貼并舉。同時,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積金“黑名單”、“紅名單”;到2017年,將勞動關系穩定的農民工基本納入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
將與各市簽保障性住房責任書,政策不落實要掛牌督辦 2015年可謂是山東省歷史上住房保障任務最重的一年。李力說,今年全省計劃新開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53.7萬套,其中棚戶區改造46.6萬戶,基本建成23.4萬套,新增租賃補貼0.8萬戶。為確保任務完成,省住建廳將重點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實行目標責任管理。按照早安排、早部署的原則,抓緊與各市簽訂目標責任書,將建設任務分解至縣(市、區),并落實到具體項目和地塊。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補助資金支持,加大省級財政支持力度,督促各地嚴格按照規定渠道落實資金。建立綠色通道,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方式,實行限時辦結。
三是動態監管考核。突出考核的導向性作用,將建設進度、資金支持、稅費優惠、用地供應等重點環節全面納入考核范圍。落實動態監管和約談問責機制,對資金和土地不到位、政策不落實、建設進度滯后的市縣,實行跟蹤調度、掛牌督辦。
建設和租賃補貼并舉,推動“補人頭”+“補磚頭” 對于住房保障方式,則將逐步從實物保障為主轉向建設和租賃補貼并舉。李力說,近幾年,山東住房保障制度的實施主要是以提供實物住房為主、發放租賃補貼為輔。隨著我省
保障房大規模建設的推進及房地產市場的快速發展,一些地區市場租賃住房逐漸供應充分、住房供求矛盾逐步緩和,可以逐步提高貨幣化保障的比重,實行貨幣補貼與實物保障并重的保障方式,這也符合住房保障制度發展和改革的方向。
因此,要豐富房源籌集方式,探索研究購買、長期租賃商品住房作為保障房源的有效做法,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應。推動“補人頭”、“補磚頭”并舉。支持住房套戶比較高的城市積極創新租賃補貼制度,有序擴大租賃補貼發放范圍,增強住房困難家庭在市場上承租住房的能力,滿足差異化的住房保障需求。
13市已出臺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軌細則,企業建房納入保障房管理 去年以來,山東將公廉并軌作為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大力推進,印發了關于推進公廉并軌的實施意見,加快實現“兩房”的統籌建設、統籌分配、統籌運營、統籌管理。目前,已經全面實現建設并軌,13市已出臺實施細則。今年,省住建廳將繼續督促剩余4市出臺實施細則,繼續穩步推進管理并軌,統一后期服務,實現柔性退出。
2017年農民工基本納入公積金制度,完善住房公積金“黑名單”、“紅名單” 農民工繳存使用公積金問題是公積金管理中的一項難題,主要原因在于農民工收入不高、流動性大、繳存意愿不強等問題。李力說,去年省住建廳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繳存使用住房公積金工作的意見》。
2015年,山東將繼續加強農民工繳納住房公積金工作,把農民工較為集中的非公企業繳存擴面工作納入住房公積金目標管理考核范圍,把農民工繳存住房公積金條款列入勞動合同,納入集體協商范圍,強化輿論引導和監督力度,推行和完善住房公積金“黑名單”、“紅名單”制度。通過降低繳存門檻、放寬提取條件、優化貸款政策等措施,不斷增強公積金政策吸引力。李力說,在這方面的工作目標是,到2017年將勞動關系穩定的農民工基本納入公積金制度覆蓋范圍,維護廣大農民工合法權益。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