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胡嶧陽:童試搜身惹學霸 自學成才就大儒(圖)

2015-01-20 08:58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他是一位大儒,精研《周易》,通曉濂洛理學,安貧而不茍取,居陋而自悠然,展現出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風骨;他是一位隱士,讀書鳴琴,登高結友,不循政事,怡然自得;他是一位老師,編撰教材,垂范鄉里,桃李滿堂,被尊為師表……他就是胡嶧陽。本期 ,本報記者走進了嶧陽文化園,解開這位大儒足不出里闬 ,名不登國史,述不刊當世,卻能植根于百姓,感化眾弟子,聲名鵲起,不啻雷鳴的根源所在。

  童試搜身惹學霸 自學成才就大儒

  胡嶧陽,名良桐,后更名翔瀛,號云嶼處士,生于1639年,卒于1718年,享年79歲。據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即墨縣志》載:“(胡嶧陽)生有異稟,研精《周易》,于濂洛之學別有微契。家貧甚,一介不茍取,蓬室瓦牖,悠然自適。雅工制藝,視進取之途泊如也……”

  少年時的他讀過洼里村的私塾,他是一個天資聰慧的“學霸”,成績一直很優異。1655年,16歲的胡嶧陽去萊州府應童子試,而正是這次出人意料的抉擇改變了他的一生。

  按清朝考試規定,考生答卷時不得攜帶任何文稿、書籍入場,并且每個考生入考場前都要接受監場官吏的解衣搜身。血氣方剛的胡嶧陽對此表達了強烈不滿,留下一句“視士子如盜賊,何以為國求賢才!”后便拂袖而去,立誓終生不仕。

  考試搜身制度并非剛剛建立,為何解衣搜身胡嶧陽也知其原因,那么,他哪里來的這么大氣性?“這個問題的確值得思考,我們知道胡嶧陽出生在明末,他的父母長輩都是明朝子民,他童年生長的環境也脫離不開明朝的大環境,在見證了清兵鐵蹄南掠中原的暴行后,少年胡嶧陽自然對清朝統治沒有任何好感,尤其是清廷推行剃發、易服政策,這些極大地傷害了漢族人民的感情,胡嶧陽耳濡目染。在參加考試時,看到穿著清朝服裝的人們對考生趾高氣昂,遂心生不滿。古代君子對自己的儀表裝束要求非常嚴格,面貌形象哪能說改就改,所以年少的胡嶧陽被激怒后,毅然決然地跟狹隘的官場說拜拜,同時也走上了一條通往君子的康莊大路。”嶧陽文化園管理辦公室主任劉世潔說。

  做君子“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禮記·大學篇》)。修身則要靠讀書,胡嶧陽從萊州返家后,便潛心投入到研究前人鴻篇浩帙之中。尤其是有幸置身于嶗山慧炬院中,這里有大量從被搗毀的海印寺中轉移過來藏書,讓避居功名的胡嶧陽喜不自勝。胡嶧陽尤其對《易經》情有獨鐘,而且專心濂洛理學,頗有見地。“我能耕,田何有?我能讀,書在手,有書可讀堪白首……”從胡嶧陽的這首自賦詩中,后人能感受到他心胸豁達、淡泊名利的君子情懷。

  “別無事,且把書念。細細嚼,慢慢鉆,無限滋味在眼前。嘗看時,如飲美酒,如逢盛饌,如沒衣乞兒忽遇春天。好受用,好受用,便是黃金也不換。這個樂,樂無邊。”(《竹廬家聒·示子弟讀書便口辭》)。這段目前已列入城陽區流亭小學課本的經典勸讀材料,多少也可表達出胡嶧陽讀書時的狀態和對讀書的態度。

  一心只讀圣賢書的胡嶧陽研究成果是顯著的,目前約有十部著作傳世。城陽區宣傳部副部長、城陽區文聯主席朱崇偉告訴記者,他既有《易象授蒙》和《易經證實》等易理著作,也有生活和論文集《柳溪碎語》,有散文集《寒夜集》。這些著作輯錄了其讀書筆記和對人生、對自然、對社會的感情,為后人展示了一個“為文蘊涵哲理 、為詩情致曠遠”的大儒形象。

  鳴琴會友編曲譜 由仁而人當師父

  關上仕途之門,胡嶧陽帶著罡風傲骨回到家鄉,避居嶗山,治學會友,過得頗為寧靜。同時,胡嶧陽氣高量雅,交友也十分慎重。他在《友義自敘》一文中這樣論交友之道:“朋友居五倫之一,即天命之性,率性之道,此義不明,朋友道絕,諸倫皆廢。”他認為,交友必須志同道合,患難與共,言而有信。先生一生最親密的朋友有蔣清山、孫篤先、韓良輔、張逢海等人。

  當時在不其山(今城陽區惜福鎮街道辦事處鐵騎山)百福庵的蔣清山與嶗山道樂乃至民間音樂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工詩善畫精琴的萊陽名士孫篤先,因仰慕嶗山風光,于不其山麓結廬而居,自號“琴隱先生”。胡嶧陽不時與蔣、孫二人雅聚,或講經論道、探究學術,或詩賦唱酬 、揮毫潑墨,或同游嶗山諸峰,寄情山水。胡嶧陽精樂理 ,孫篤先善撫琴,蔣清山善應風樂。胡嶧陽揉合古代譜曲、祀典音樂和民間音樂元素,創作形成了獨具韻致的音樂系列,后世稱“嶧陽古曲”。

  嶧陽文化園工作人員根據在世老人的哼唱和胡嶧陽著作中有關“古曲”的注解,將有300多年歷

  史的嶧陽古曲重新被發掘出來,整理出《梧桐秋月》和《燕子歸》等曲子并加以演奏。劉世潔介紹,嶧陽古曲能讓傳說故事更加豐滿,從2013年4月23日開始,每周三嶧陽古曲樂團都會在嶧陽文化園教唱嶧陽古曲。下面這首《燕子歸》即反映了作者遠行歸來,賦詩鳴琴的高潔情懷。

  青松翠竹矮窗前,梅栽門外半畝田。

  花謝花開燕子歸,春隨甲子又一年。

  生來倦謝人間事,讀書鳴琴不其山。

  白絮飄來遮望眼,魚躍柳梢白沙灘。

  云卷云舒燕子歸,春風不教歲月閑。

  溪水田垅尚依舊,讀書鳴琴不其山。

  胡嶧陽平靜的生活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發生了改變,父母相繼亡故,一個在現在看來成天“游山玩水”的兒子沒有達到胡際泰當初的“期望”,帶著遺憾離去。胡嶧陽退出科舉,讓他一舉成名,贊賞者有之,不解者亦有之。顯然,對父親胡際泰來說,舐犢之情與平生夙愿無奈地交織在一起。這種無奈,胡嶧陽能感受得到,尤其是在父母辭世之后,他的痛苦無以復加,他在憶念雙親的《歌老萊子》詩中寫道:“厥后事親多少人,中有一叟口難傳。”其自責之深、愧疚之痛,溢于言表,風木聞之皆悲。

  此時的胡嶧陽生活變得愈加困窘,為了生存,他操起了塾師的職業,“先后在流亭、洼里、即墨城南關設賬授徒”。

  作為儒者,他是一個有仁德的人,正如他所說,“仁者,人也。仁人,心也。心與物為流通,才是個活人。”擷香懷玉的他自然不甘隱居山林,他將自己平生所觀所學所悟編成《竹廬家聒》,作為一本道德規范啟蒙教育的通俗讀物,書中用通俗的語言,對于持家 、處世、待人接物、禮儀、孝道等做了言簡意賅的闡釋,例如在《示幼兒知法便口詞》一文中寫道:“為人休犯法,犯法沒人替。為人要守法,守法是便宜。王法最無情,犯了饒不的。五刑有三千,不孝是第一。罵人也有罪,打人不須提……”該書民國初年曾鉛印行世,廣為傳播。

  “胡嶧陽為師數十載,也算是桃李滿堂,有一個學生王經千中了進士,最后還做過工部侍郎,這也說明了不是胡嶧陽不想走科舉仕途的道路,而是他本人對名利淡泊無志求仕。”原東流亭社區總支委員、分管嶧陽文化管理工作的胡氏第十九代孫胡維毅說。

  鵬昌辦學繼先祖 嶧陽文章進課堂

  胡嶧陽在50多歲之后,不再專于塾館授學,經常就《易經》和程朱理學作專題授課,可以說由中小學生教師已經升格為大學教授。即墨黃氏書院玉蕊樓,匯聚了許多舊僚宿儒,胡嶧陽與在這里的韓良輔、范士驥等人被稱為“嶗山七十二君子”。

  1718年,79歲的胡嶧陽無疾而終,葬于洼里村后北大塋。墓碑鐫刻“清處士胡公嶧陽之墓”。

  為了繼承先人的遺志,1917年,胡嶧陽的后人胡鵬昌(1882年~1951年,字海云,洼里人),于1935年出巨資創辦了“洼里村胡氏子弟識字所”。學生可以免費入學,“我們從今年94歲高齡胡孝堅老人家那收集遺失的曲譜時才知道,他其實就是當年識字所里的小學生,據他講,當時小學課程以國學為主,開國文課,兼有算數,而且學校招生時不光只限于胡氏子弟。古樂譜的唱詞由于從小就接觸,所以記憶猶新,至今仍能哼唱。”劉世潔說,遺憾的是,由于日寇入侵,1940年識字所被迫關閉。“2005年冬,胡孝華、胡保恩等人發現了胡鵬昌先生校點本《胡嶧陽先生遺書》四冊,這套書從1916年開始校點,1917年刊印,對胡嶧陽先生的筆記、論文、詩詞作了比較全面的收載 ,包括《 柳溪碎語》《 寒夜集》《 竹廬家聒》等多種,分類清晰,比清末手抄本更加準確和翔實。這給《胡嶧陽文集》的編輯、出版提供了很多幫助,這也是胡鵬昌先生對胡氏宗族的一大貢獻。”

  朱崇偉說,作為一代儒士,胡嶧陽在對子弟教育和與友人的交往中,有名言無數,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千難萬難不離嶗山”。這是他游遍嶗山,考察嶗山地域特點之后做出的贊譽。“嶗山地區偏于一隅,少有戰事;地質結構穩定,少地震;沿海氣候濕潤,少干旱;地勢中高周邊低且近海泄洪順暢……”這些特點讓胡嶧陽得出了“大歉不歉,大亂不亂,就怕惡狗倭寇上岸”的結論。

  2011年,劉世潔耗費3年時間主編的《胡嶧陽文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公開發行,包含了胡嶧陽生前5部書。2013年3月,流亭小學、空港小學、城陽五中把胡嶧陽文化引入了課程,流亭小學還根據胡嶧陽著作《柳溪碎語》、《胡嶧陽詩選》、《胡嶧陽傳說》、《竹廬家聒》編寫校本教材《嶧陽文暉》,讓孩子們學習嶧陽文化并傳承下去。記者 逄鑫珊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胡嶧陽 大儒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