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田路的一家年歷零售店內生意冷清。
記者 黃繼春
往年的元旦前后本是年歷的銷售旺季,而今年的年歷市場卻是異常冷清,不僅銷量與往年同期相比減少一半多,更有多家年歷批發店停業關門。在市場上
傳統年歷生意遭遇“寒流”之際,網上推出的“
私人定制”個性年歷受到消費者青睞,生意十分火爆。
銷量少了一半多,二十余家店鋪提早歇業
代表著辭舊迎新的年歷曾承載著不少人的回憶,如今卻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視線,“禁奢令”的持續發威,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更使其成了少有人問津的“棄兒”。
8日上午10時許,記者來到凱歌文化城的年歷批發市場看到,以前生意紅火的年歷銷售一條街,兩旁的店鋪有二十余家大門緊閉,街上顧客寥寥無幾。“這里的批發商80%是浙江人,今年生意不好,他們賣完現貨就提早回去了,剩下的一些店主領完貨款也很快就會走。”一家店鋪的老板向記者解釋道。
隨后,記者又來到街頭的一家店鋪看到,店內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掛歷、吊歷、臺歷。做了十幾年年歷生意的批發商王女士介紹,每年12月份年歷正式進入銷售旺季,主打東北、內蒙新疆等北方市場的她,一年光是臺歷就能賣出幾十萬本。“往年,一到12月常常賣斷貨,生產廠家都要加印到月底,今年12月初時絕大部分廠家就停產了。”從去年就感覺生意明顯下滑的批發商王女士無奈地說,今年銷量與往年相比減少了六成多。“市場上原有約50家批發商,現在只剩下40家左右。”王女士說,不僅批發商銷量少艱難維持,廠家生產的年歷樣式也在減少,而且裝裱精美的高檔年歷更是少見。
年輕人“不買賬”,中老年人成購買主力
隨著功能多樣的手機等電子產品普及,對于年輕人來說傳統年歷并不是生活必需品,而有著濃厚年歷情節的中老年人則是年歷的主要消費人群。
在水田路的一家年歷零售店,記者看到三三兩兩的中老年人在挑選掛歷、臺歷。“用了20多年的掛歷了,每年都買已經形成習慣了。”62歲的謝大娘說,老年人眼神不好,字大又清楚的掛歷方便看,還能把重要事情記在上面,上面的節氣、養生常識也很實用。“我從沒買過掛歷,別人送的臺歷也幾乎沒看過。”上班族小徐對記者說,現在手機查日歷很方便,而且還能及時提醒行程計劃,實在不需要傳統年歷。與小徐一樣,不少年輕人對年歷并不“買賬”。
“私人定制”年歷受青睞
與傳統年歷市場的冷清相比,網上一些“私人定制”,個性、精美的年歷受到不少消費者的熱捧。“可自由編輯照片、文字、裝飾、模板,盡享定制樂趣珍品。”網上一家個性年歷制作店鋪的客服介紹說,“私人定制”就是用現代的方式迎接傳統,用手中的照片紀念生活,不管是寶寶、情侶,還是家庭、企業等都可以將照片上傳,他們幫忙設計排版,做出風格獨特的紀念冊式的年歷,成為一種紀念品。
記者在幾家網上商城發現,“私人定制”年歷雖然價格比傳統年歷高出數倍,卻是賺足了消費者的眼球與人氣。“雖然價格比傳統年歷要貴一些,但將上面的廣告畫面換成家人的照片,看著舒心,感覺更溫馨。”市民李女士高興地說。記者注意到,一家銷量不錯的天貓店鋪,一個月的訂制臺歷銷量就高達2萬余份,月銷量過千的賣家更多。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