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JIZZJIZZ麻豆全部免费,国产精品青草久久久久福利99,亚洲射图,免费不卡中文字幕在线

從大清起步 郵政的發展與青島的歷史重疊(圖)

2015-01-06 10:02   來源: 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半島網 半島都市報

小字體大字體

?  日占時代 廣設郵局實行業務壟斷

  近日,記者來到了堂邑路上,因為這里曾經建一座日式郵電大樓 。這所大樓已于1984年拆除,記者看到的一所較為現代的普通樓房,仍為郵政大樓 ,一樓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海軍郵局,門口立有一個帶有海軍標志的郵筒。在對著路口的角落,一頭長角鹿石雕,昂首挺胸奔往前方。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趁德國撤兵回國兵力削弱之際向德國宣戰,不顧中國人的反對,以武力侵占了膠州灣,居然還厚顏無恥地發行了紀念明信片,向天下昭示他們的罪惡行徑。

  日本接管了德意志帝國郵局,并改名為“野戰郵便局”,日軍繪制了膠州灣地圖,日本占領青島后,接管了德國在青島的財產權益的同時,在青島和膠濟鐵路沿線非法設立日本郵便局,以達濟南。日本的青島守備軍通信部還頒布軍事法規,對膠澳租借區域施以軍事統治和業務壟斷,使中國郵電通信事業停業達4年之久。這些都記載于《膠澳志》中,直到“屢經我國交涉,延至1918年11月始,將青島郵政局恢復,仍許客郵并行”。

  日本人對郵電通信業也非常重視,他們在青島設立了無線電臺,并于1919年,興建了堂邑路郵電大樓,膠澳日本野戰郵便所遷入,又更名為日本青島郵便所。大樓建筑主樓三層,平頂鋼筋混凝土結構,主立面采用當時盛行的對稱設計手法,墻皮為淡黃色。“頂部石雕山花、羅馬柱和馬賽克地板都是當時非常流行的”,趙捧剛說。大樓的一層為郵政業務大廳,二三層則為郵局的辦公區域,直到青島解放后還被用作郵局,承載了很多青島老百姓的往事記憶,人們稱其為大窯溝郵局。日本隨即將廣西路上的德國郵電局改為分局。

  曾經在堂邑路郵局工作過6年的周寧告訴記者,她是1978年進的郵局,當時樓已經很破舊了,“狀況一年比一年差,地板上的縫都能伸進手去,總是擔心哪一天會掉下人去。有時候還有老鼠光顧”,周寧當年的宿舍就在樓上,遇到過年值班,整棟樓上幾乎沒什么人,“黑乎乎的,加上有老鼠到處竄,很嚇人”。堂邑路上的郵局隨著歲月的流逝,因破爛不堪難以支撐,最終于1984年被拆除。

  在舊址之上,隨即又立起了一棟郵電大樓 ,上世紀80年代,這里的郵政業務非常繁忙,往國外發信件,與中國港臺地區通信和電話,別的郵電局都不能辦,就到堂邑路郵電局辦理。

  如今,繁忙的交叉路口中,這棟建筑已經失去了舊有的光環,默默地融入城市的車水馬龍之中。

  民國時期 郵政在動蕩中發展進步

  1945年后,趙捧剛的爺爺從昌樂的郵局來到青島,落腳于臺東一路郵局,“臺東郵局原來是個大院,后來拆除了平房建的大樓 ,這所郵局的舊址就是清朝1893年建的電報房,應該說它早于安徽路6號的廣西路支局和堂邑路5號的堂邑路支局。”如此看來,臺東郵局經歷了百年的歷練,見證了郵局發展的很長階段,包括民國時期郵政的迅速發展和解放后、改革開放后的輝煌。

  經過五四運動和巴黎和會的談判,北洋政府終于于1922年收回了青島主權,挫敗了日本想永久占領青島的陰謀。隨著主權一起收回的,還有青島郵電通信。1922年,中國交通部派人接收青島日本郵電局,與其他郵局合并為膠澳郵務總局。此時的郵遞工具已由之前的靠腳量改為自行車、汽車、火車、輪船等,1923年起還開通了至上海、煙臺、日本等地的定期輪船郵務。據《膠澳志》記載:“1922年,我國與各國訂約撤銷客郵,我國乃于市內設一等局一所,支局四所,滄口、四方各設二等局一所。一等局設局長一員,郵務員六員,郵務生二十九員,揀信生十一員,信差長四名,信差四十四名,工人十七名,有自備郵務汽車。各支局設局長一員,信差一二名不等,滄口局則增設村鎮信差二名。”

  恢復主權的青島,郵務空前發展,“逐年均有進步,而匯款之增加尤為迅速”。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將青島列為直屬中央行政院管轄的特別市。南京國民政府交通部接管膠澳郵務總局,直屬交通部。由南京國民政府接管后青島成立一等郵局,直屬交通部。記者在郵電博物館看到了1931年出版的《投考郵局指南大全》,由此可見當年郵政系統的工作人員都是經過嚴格選拔的。1932年滄口機場建成,青島開通空運郵件,上世紀30年代的郵運飛機使通信更加快捷。

  1938年,日本再次侵占青島后,將青島郵電通信帶入日本侵華戰爭體制,壟斷了青島的郵電通信設施和資源業務。青島的郵政又進入了日本的控制之下。

  趙建訴記者,就在上世紀40年代初,美國還插了一杠子。“美國派海軍進駐青島港后,據不完全統計,這期間停泊青島港的不同美國海軍艦艇共有15艘,其上均設有軍郵局,軍郵局郵戳上的地名即為停泊所在地”,他收藏有實寄封,就是寄自在青島登陸的BOXER號軍艦。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民黨政權接收青島郵電,青島郵政恢復一等郵政局編制,劃歸山東郵政管理局管轄。隨著內戰的全面爆發,青島郵政業務日益萎縮,村鎮級的郵政業務全部取消,僅保留了市內的部分局所。1949年6月2日 ,青島解放,青島軍管會郵電部正式接管了郵電工作,自此青島郵電通信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在郵局工作過的黃曉峰、趙捧剛、周寧都告訴記者,青島郵局最為輝煌、業務量最大的時期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那時的他們忙碌、受人尊敬,收入也不菲,人人都曾到郵局寄信、取包裹、排隊打長途,然而,網絡的普及使得郵政急轉直下。郵局業務驟然萎縮,老郵局被拆除,不少郵電所也關張,郵局工作人員從鐵飯碗到紙飯碗,寫封信對于老百姓來說也已成為一件“奢侈”的事情。如同臺東郵局的命運: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多少青島小哥在臺東郵電局的門口換郵票?多少約會、打臺球、逛街是約在那里?對面是車站,周邊是商圈 ,臺東郵電局曾經是熱鬧 、繁華的代名詞。然而,這一地標式建筑于2012年4月份被拆除。

  郵政的發展描繪出了青島歷史變遷的縮影,只是,它的腳步如遲暮的老人越行越慢,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也越走越遠。

版權稿件,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相關閱讀

郵政 青島 歷史

?

熱門推薦

房產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