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海若非 在網友的推波助瀾之下,這種“你方喝罷我登場,一斤一斤往上漲”的形勢,讓網絡拼酒變成一種極度危險的自殺式游戲。對于這種網絡拼酒之風,絕對不能縱容甚至慫恿其繼續進行下去。輿論應當進行正面引導,切勿盲目跟風惡炒,而網友也應該加強自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還應該明白,一旦飲酒者發生意外,勸喝者則可能承擔部分民事責任。 臨近年末,全國各地好酒之人在網上接力開展了一場拼酒大賽。繼江蘇徐州、河北河間相繼出現了“一斤哥”、“二斤哥”、“三斤哥”、“四斤哥”、“五斤哥”之后,12月26日,河南南陽與江蘇豐縣同時出現“六斤哥”。
一場網絡拼酒正像當初的冰桶挑戰一樣迅速走紅,然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它們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對身體構成挑戰,拍視頻上傳,眾人搖旗吶喊,瘋傳點贊,這都是網絡拼酒和冰桶挑戰的共同點,它們都讓網絡成為一個秀場,展現著各自的瘋狂。然而,二者又有著鮮明的區別。冰桶挑戰有著慈善性質,而且觀眾能看到明星的糗態,既有娛樂性也有正能量。但網絡拼酒則除了證明自己能喝之外,毫無意義。當然,品酒者在證明的同時也讓周圍看客獲得了感官刺激。請注意,這里說“看客”而非“觀眾”,是因為他們帶有看熱鬧的惡意,白酒喝多了會傷害身體這是常識,可他們偏偏為此助威,這種冷漠已讓人憤慨。
可以說,拼酒視頻也是酒桌上某種惡俗文化向網絡上的延伸。在我們的社會上,斗酒的風氣一直存在。小飲怡情,大飲傷身,這個誰都知道,但除此之外,“敬酒要喝”也是習俗。若想打破規矩,除非自己聲稱“不行”,或者就是“不給面子”,那后果就可能很嚴重。但深究起來,喝酒拼的就是酒精對自己身體的傷害,這像你割自己一刀,我也得割自己一刀一樣,其本質上是相同的,就是一種自殘行為。而拼酒視頻則將這種酒桌上的惡習搬到了網上,讓對飲變成了一人喝眾人看,在這種“看與被看”格局中,喝酒的時間更短,數量更多,對身體的危害也就更大。
而且,在網友的推波助瀾之下,這種“你方喝罷我登場,一斤一斤往上漲”的形勢,讓網絡拼酒變成一種極度危險的自殺式游戲。而且,來自微博的消息稱,江蘇沛縣的“四斤哥”正因喝酒過量在沛縣人民醫院搶救。假如這一消息屬實的話,這就是一個最有說服力的警示。對于這種網絡拼酒之風,絕對不能縱容甚至慫恿其繼續進行下去。輿論應當進行正面引導,切勿盲目跟風惡炒,而網友也應該加強自律,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還應該明白,一旦飲酒者發生意外,勸喝者則可能承擔部分民事責任。在網絡拼酒中,幾位“哥”都是在朋友的刺激和誘導下才做出了驚人之舉。不知這幾位不厚道的“朋友”是否知道,一旦飲酒的人出現死亡等意外,那勸喝者的行為就違反了《民法通則》中的有關規定,將承擔一定的民事責任,需要給予當事人一定賠償。這方面早有前車之鑒,比如,南京陸某參加朋友孩子婚宴回家后,因酒精中毒身亡。12月22日,法院判處宴請人一次性補償陸家5萬元。在南京這起案件中,尚無證據證明宴請人對陸某進行過勸酒,由此可見,假如那幾位“哥”萬一不幸出危險,那些刺激和誘導者將擔責更重。
自殺式網絡斗酒該醒酒了。隨著元旦和春節的臨近,勸酒和拼酒之風可能愈演愈烈。希望勸酒者和喝酒者都能拋開面子,以一種健康的心態面對飲酒問題,并用法律來警示自己。只有這樣,拼酒之風才可能煙消云散。
(作者系島城時評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