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昨天了解到,近日,農業部會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中組部等農村改革試驗區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下發了《關于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和試驗任務的批復》,共批復了34個農村改革試驗區,青島
西海岸新區躋身其中,再擔“國字號”改革試驗任務,標志著該區正式向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的“深水區”邁進。按照規劃,到2017年底,該區至少完成700個行政村改制。屆時這些村的資產將轉換為股權,社員搖身一變成為股東,股權可以轉讓和繼承。
—— 改革核心 ——
村民將搖身變為股東 黃島區委農工委書記宋軍介紹,此番被確定為全國的改革試點,標志著
青西新區正式向農村集體經濟產權改革的 “深水區”邁進。“青西新區已于今年6月升格為國家級新區,此次獲批成為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國家級改革試驗任務,契合了新區承接國家發展戰略的契機。”宋軍表示,對農村產權改革的率先探索,將進一步豐富新區改革發展的內容和內涵,再次提升新區整體形象。
“開展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核心就是實行村集體資產股份制改革,俗稱‘股改’。”宋軍介紹,在全國的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探索中,目前的基本做法是對村級的經營性資產(包括土地、林地、廠房等)進行股份化改造,將這些資產折算成股份,量化到人、落實到戶,建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給社員頒發股權證書,作為收益分紅的憑據。新成立的合作社將面向市場主體,按現代企業制度運行,參與市場競爭,給社員帶來更大的福利。
—— 改革目標 ——
3年時間完成700村改制 獲批為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之后,根據農業部的要求,到2017年底,青西新區要基本完成700個行政村的改制任務,平均每年200個左右。具體的進度是2014年完成第一批31個改制試點任務,2015年完成第二批110個村的試點任務。從2016年開始全面推開、加快速度,2016年完成260個左右,2017年完成300個左右。“近兩年,新區加大了集體資產產權改制的探索力度,截至目前,2014年確定的31個村的改制任務,已經改制完成3個社區(長江路街道丁家河社區、荒里社區、武夷山社區),其余28村已經完成調查摸底和宣傳發動工作,其中有3個村已經進入清產核資階段。”宋軍介紹。
—— 改革原則 ——
一村一策 股權可轉讓繼承 “青西新區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將遵循尊重實際、尊重農民選擇的原則,在不違背法律、法規、政策的前提下,實行‘一村一策’。”宋軍介紹,在改制的形式上,不追求統一標準,提倡適合村情、體現民意的靈活多樣的改制形式。
對村集體經濟比較發達、有可以量化的經營性資產、經營管理能力較強的村,可以對經營性資產進行貨幣化確權分配,注冊成立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合作社,直接參與市場競爭。
第二類則是既有一定經營性資產,又有土地、山林等資源的村莊,為降低改制成本、減輕集體負擔,可以把資產、資源折算成股份,成立經濟合作社,統一經營管理集體的資產和資源。待集體資源變為資產,并可以全部量化時再進一步過渡到公司制。這種方法適用于城鄉結合部村、鎮街駐地村等。
那些沒有經營性資產,但有土地、山林、水面等資源的村莊,則是此次改革的重點、難點。針對這些村莊,將逐一核實、登記造冊,將資源折股量化到人,也可以到戶,組建土地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這種方法適用于純農業村莊。“總結起來說,改制為公司或社區股份合作社的,股權實行金額化;改制為經濟合作社、土地合作社的,股權實行份額化。”宋軍表示,無論何種改制形式,股權固化后股權轉讓、繼承都必須在集體成員之間封閉運行。
改制后村民收益更多 昨天上午,記者來到青西新區膠河經濟區柏鄉一村,這個村的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已經進入清產核資階段,村支部書記王明軍正跟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工作人員仔細對村集體財產進行清點。“按照要求,村集體財產的清點工作必須由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派人參與,而每個村的改制工作須有律師全程參與。”黃島區委農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加強監督,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出具的相關報告具有法律效力。
柏鄉一村村支部書記王明軍告訴記者,他們村共有810口人,約有1650畝耕地,其中機動地200多畝,另外還有200畝林地及一處廠房,每年收益15萬元左右。“我們首先要配合會計師事務所人員將這些資產核定確認,進行公布,然后再召開村民代表大會研究改制的具體方案,并成立專門的合作社進行經營。”王書記告訴記者,根據他的初步了解,改制后可以讓村民收益更多,也可以讓村集體賬目更透明,更便于接受村民監督。
“我覺得這種做法挺好的,村里有什么家當,有多少財產,我們都會做到心中有數。”柏鄉一村59歲的村民劉啟玉告訴記者,另外,以前村里的集體財產雖說村民也有份,但這一份財產看不見摸不著。改制后村民可以拿到股權證,可以分紅,就等于把這份財產緊緊握在了手里。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