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16日上午,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和《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意見》,這是《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重要配套政策。意見出臺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政策要點以及如何貫徹落實?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負責人就這些問題做了解答。
試點省份可選3科計入高考 作為“升級版
會考”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范圍覆蓋所有科目,防止嚴重偏科。為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考試組織方式分為兩種。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考試,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統一組織。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通用技術、信息技術考試,可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統一要求,確定具體組織方式。
在實行高考綜合改革的省(區、市),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后確定選考科目。
計入高考科目成績以5等級呈現 學校要均衡安排每學年的授課科目,統籌確定每個年級的學生參加考試的科目數量,原則上高一年級2個科目左右,高二年級6個科目左右,高三年級6個科目左右。
各省(區、市)每年組織安排的考試要覆蓋所有科目,滿足不同學生選考的需要,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各省(區、市)要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提供機會。
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以“等級”或“合格、不合格”方式呈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以等級呈現成績的一般分為五個等級,位次由高到低為A 、B、C、D、E。
改革后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 這次改革努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一是考試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級”方式呈現,除了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科外,其他學科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教學要求,考試合格即可。不參加高考的學生,不需要和其他學生學習、備考一樣難度的教學內容。
改革后,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的3科學業水平考試科目是可選的,可以揚長避短,學習有興趣和擅長的東西。
此外,現行高考是將高一、高二學習的內容一直帶到高三“算總賬”,三年中各門考試科目一直處于備考過程,并且畢業時集中考6門,學生考試的門數多,強度大。改革后實現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可以分散備考的門數,縮短備考的持續時間,減輕心理壓力。
實行高考綜合改革后,給高中教育教學和學生學習帶來一些變化,主要是原來學生只能選擇文綜 、理綜 ,多數學校按文科班和理科班教學,現在學生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選擇權進一步加大,學校按學生的選擇實行走班教學。
綜合素質評價明確五個考查重點 綜合素質評價旨在對學生全面發展狀況進行觀察、記錄、分析,促進評價方式改革,轉變以考試成績為唯一標準評價學生的做法,為高校招生錄取提供重要參考。
意見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分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 、社會實踐五個方面,明確了每個方面的考查重點。
教育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長期以來我們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是有要求的,如熱愛集體、關心他人 、有社會責任感等,這些要求比較抽象,難以直接把握。為此,意見強調綜合素質評價注重考查學生的行為表現,特別是通過學生在有關活動中的具體表現來反映其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如思想品德方面,不僅要看學生參加公益勞動 、志愿服務活動的具體內容,還要看參加的次數、持續時間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行為表現是可以考查、可以比較的。
關于材料使用問題,意見提出“綜合素質評價”可用于高校招生。高等學校要制定科學規范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辦法,組織教師等專業人員對檔案材料進行研究分析,采取集體評議等方式做出客觀評價,高中教師不參與,有利于評價的公平公正。
據《北京晚報》
觀察
學業考、統一考:打破“一考定終身” 教育部16日發布《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作為新一輪高考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將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與高考總成績一起成為普高學生升學的重要依據,打破了文理分科,將打破“一考定終身”的傳統高考制度。
俗稱會考的學業水平考試,雖然多年前就被設計為全面衡量普通高中學生學習成果的大考,但由于“游離于”高校招考體系之外,實際上并沒有發揮改變高考“單一指揮棒”的作用。
“學業考”成績作為高考重要依據,將全面擴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權。南方科技大學前校長朱清時說:“按照在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省、市施行的學業水平考試‘6選3’方案,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專業,可以設定相關學考科目的成績門檻作為錄取基礎,意味著高校要根據自身專業定位和目標來選定自己的學生,招生自主權得到提升。”
業內人士分析,以“學業考”和“統一考”打破“一考定終身”,其價值取向令人期待,但操作層面仍有一些擔心疑慮,公眾主要擔心考試和評價能不能保證嚴肅性、科學性、權威性、公平性,擔心綜合素質評價為特權和腐敗所侵蝕,這些疑慮都需要得到回應。
據新華社
會考將由10科變為14科
島城教育界人士:改革將使走班制落到實處 記者采訪獲悉,目前山東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科目為10科,體育、藝術等科目實行的是過程評價和考核結合的方式,這幾科沒有加入到會考范圍內。山東高中會考和教育部16日公布的改革方案有何不同?記者進行了采訪。
16日晚,青島58中教務處主任封強告訴記者,現在山東進行的高中會考考10科,分別為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技術。而此次教育部公布的改革方案中,學業水平考試將覆蓋全部14個學科。
“現在的山東會考,除去統考的10科外,體育、藝術等實行過程評價與考核結合的評價方式。”封強說,這幾科的考試都是由學校自己組織評價,體育有體質檢測標準,“如果這幾科由省級教育部門統一要求,就更規范了,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
“目前山東會考有6月和12月兩次考試,每科分為ABCD四檔,只要不出現D就能合格,順利拿到畢業證。”封強告訴記者,目前山東的高中學業水平測試分別安排在高二上學期和下學期,其中上學期考語數外,下學期考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和政治,有正考和重考兩種考試形式,考生可以申請二次考試。但由于考生到了高三集中備考高考,一般很少有考生為了爭取一個會考成績的高等級而選擇高三重考。
意見規定,各省每年安排的考試要覆蓋所有科目,滿足不同學生選考的需要,考試時間一般安排在學期結束時。記者了解到,現行高考是將高一、高二學習的內容一直帶到高三“算總賬”,三年中各門考試科目一直處于備考的過程中,并且畢業時集中考試,學生考試的門數多、強度大。而改革后,與高校招生錄取掛鉤的學業水平考試安排在三年中完成,實現每門課程學完即考,可以分散備考的門數,縮短備考的持續時間,減輕一次性考試帶來的心理壓力。
“會考改革推出后,將影響走班制,將走班制落到實處。”島城一所高中的級部主任告訴記者,由于硬件條件以及教室的不足,目前島城大部分高中的走班制沒有實質性進展,而推出的會考改革將對走班制產生影響。為適應學業水平考試帶來的變化,學校要調整教學組織方式,滿足學生選學的需要,合理編班,把走班教學落到實處。記者 魏海洋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