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3D打印技術制作的鈦合金頭蓋骨(左)以及鈦合金胯部結構部件。記者 孟達 攝
半島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 郭玉華) “以后人的顱骨,甚至其他缺失的部分,都可以通過3D 打印實現高端定制并植入人體。”5日記者在山東省首次數字醫學學術會議上獲悉,
青大附院與海信集團 、威高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將為患者打印骨頭并進行臨床試驗,省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也將于6日成立。
“從今年7月份開始,我們就將3D打印技術與骨科結合起來,主要做脊柱的3D建模,然后送到3D 打印公司將骨骼以1:1的比例打印出來,以便與患者溝通病情、更清晰地觀看病變部位、還可以進行手術模擬 ,縮短真正手術的時間,出血量少。”骨科教授馬學曉告訴記者,脊柱手術是骨科手術中最難的一項,稍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癱瘓,它有復雜的內部結構,以前在開刀前是無法用肉眼獲悉的 ,而用了3D打印后,醫生首先運用MIMICS軟件采集并處理患者頸椎三維CT數據,在計算機中制作頸椎三維重建模型,據此設計手術方案,并在三維重建模型上完成虛擬手術。然后,運用3D打印技術,等比例打印出患者頸椎骨骼及頸髓全仿真模型,并在模型上進行細致的手術預演,驗證設計方案的可行性,最終為患者精準、快速地實施了手術。“因此這一在體外模擬的3D技術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患者的歡迎,因為他們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病情,減少了因為信息不對等帶來的緊張疑惑感。截止到目前,已經做了近20例頸胸腰部手術。”
這次會議,主要目的是要將3D打印,從體外移到體內。在這次會議上,青大附院、海信集團 、威高集團三方合作協議的簽署,標志著青島在3D打印醫學
臨床應用方面的合作邁上了新臺階。“醫院根據患者需要,可以以計算機數字模型為基礎,利用海信集團研發的數字醫學軟件,打印出適合不同患者個性化要求的3D模具,威高集團根據模型,選用合適的生物醫用材料,為患者實現重建組織、器官修復,達到醫療‘私人定制’。”青大附院副院長董蒨說,這種三方合作有利于醫療團隊科學制定切合患者實際的個體化手術方案,有效規避手術風險,提升手術安全和質量,保障患者的遠期效果,為臨床工作帶來福音,對青島市醫療技術發展均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應用 怕材料太重,還能打印空心的 記者了解到,3D 打印技術又叫累積制造技術,是一種利用計算機的數字模型為基礎,使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或者其他可黏合材料,通過逐層堆疊累積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而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在醫學領域得到了廣泛開展,荷蘭、英國、美國等國家已經將此應用于臨床。董蒨介紹,現在國內3D打印技術尚沒有大范圍應用于體內,只進行了臨床試驗,跟這一技術在醫學界尚無標準有關。“這次會議我們也希望能推動這一領域的標準盡快出臺,為廣大患者帶來福音。”
青大附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孫鵬說,3D打印技術可以做出和病人實際解剖結構完全一致的假體,那么這種假體的貼合度和牢固性就大大提升了,“這次合作,醫生的設想是給病人做出CT,然后提取出數據,用鈦合金粉材料3D打印出來,這一顱骨必將非常貼合本人缺失的部分。”
董蒨說,醫院建好模之后,打印一塊
頭骨的時間也就在2小時左右,加上郵寄、消毒等程序,不用10小時就可能拿到最適合患者的頭骨;而脊柱部分要打印出來的時間也不超過10小時;而在價格上,隨著3D打印技術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將會比成品更加便宜。“現在北京上海等地已經用于臨床試驗,我們之后也可以開展臨床試驗;打印的類型也可以選擇,比如怕材料太重,那么想要空心的就打空心的,想打網狀的就打網狀的。國家標準出來后就可以給患者廣泛應用了。” 記者 郭玉華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