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報訊 隨著天氣轉冷,“暖經濟”持續升溫,許多銷售商開始熱推保暖服裝。這一段時間,無論是商場和網店,大量具有“
自發熱”功能的保暖
內衣產品成為商家的促銷重點,吸引了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昨天上午,記者首先來到臺東和中山路的幾家大型商場超市進行了探訪,發現“自發熱”內衣產品正在熱賣,有的商場甚至在入口處設立專柜銷售。記者看到,這些“自發熱”產品價格不一,價格最低的“發熱”圓領衫只售49元,而品牌“發熱”內衣售價竟高達598元。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些產品是由一種特殊的“發熱纖維”制作,可以通過吸汗發生反應釋放熱量。但是記者翻看標簽卻發現,這款內衣的標識上顯示材料為聚酯纖維、錦綸和氨綸,與普通產品沒有什么區別,盡管如此,其“自發熱”功能著實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前來詢問購買。
“自發熱”產品這么火,但是商家所說的“發熱纖維”和“色拉姆”是什么物質?國家有沒有相關的標準?它們是否真的具有“自發熱”的功能呢?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青島市紡織纖維檢驗所的工作人員張先生。
張先生告訴記者,相關廠商在生產面料過程中,經常往纖維里添加一些化學材料,然后按照這些材料的功能來命名這種新產品。“現在沒有‘自發熱’功能服裝的檢測標準,這些產品是否具有他們所說的‘自發熱’功能,也沒有權威的檢測報告。”張先生說,按照國家服裝標簽執行標準,在標簽中必須使用明確的、規范的材料名稱,并標明成分比例,而“色拉姆”“發熱纖維”這樣的材料名稱明顯是不符合規范的。
張先生提醒消費者,內衣等產品的“自發熱”功能多數只是商家的宣傳噱頭,所以建議消費者謹慎購買。 (記者 王壽林 見習記者 胡明山 攝影報道)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