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都市報11月28日訊(記者 王愛科) 作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在城市的發展中把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的功能整合 ,既提升歷史城區的活力,又能在新區建設中延續青島獨有的城市風貌特色,是擺在城市經營者面前的難題。28日,青島市規劃局公布了“青島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11~2020)”,東沿延安三路至長春路、威海路,北至海泊河,西、南至南部濱海岸線共約28平方公里的范圍納入歷史城區保護范圍之內。
新公布的規劃顯示,歷史城區的保護范圍,總面積約28平方公里,是青島名城核心價值、特色歷史風貌的集中體現的區域。保護歷史城區內觀海山、信號山、八關山等丘陵地貌,太平角、匯泉角等岬角,青島灣、匯泉灣等海灣,共同構成的“山脊海角相連、低谷海灘相接”的濱海丘陵地貌。
此外,將保護并延續在青島歷史上的歷次規劃指導下,依托自然地形形成的整體路網格局。具體包括:觀海山南側、火車站東北側和大港東南側的放射型路網格局;觀海山、觀象山、魚山等山體周邊的環山型路網骨架;太平路、萊陽路、南海路等濱水型路網骨架;四方路、臺東、臺西等區域的棋盤型路網格局。
規劃還提到,保護歷史城區以里院、獨立庭院為構成單元的建筑空間。具體包括里院“口”字形、“日”字形等空間布局形態。
據介紹,在青島歷史上歷次規劃指導下,已依托自然要素形成三條歷史發展軸。比如以南部濱海岸線為依托的居住、游憩功能歷史發展軸;以膠州灣東岸港口和鐵路線為依托的北部交通、產業功能歷史發展軸;以中山路——館陶路——遼寧路——華陽路——延安三路為脈絡的商業、服務業功能歷史發展軸。在新的規劃中,也要對此予以保護。
青島市規劃局工作人員說,他們還將根據規劃,保護歷史城區內魚山攬潮閣、觀海山觀景臺等主要觀景點,確保與山體制高點、地標建筑、濱海觀景點之間的聯系,保持眺望視域通暢;保護南部濱海區域的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街區以觀海山、魚山、八關山等低山丘陵為依托的典型山地獨立庭院住宅風貌特色。
歷史城區內,將嚴格限定新增建筑的高度。“另外,歷史城區劃分為嚴格控制區、重點控制區和一般控制區三類區域,建設控制地帶范圍內,不得建設高層建筑。”青島市規劃局工作人員說,“而核心保護區范圍內的建筑物采取分類保護,按照綜合價值評估和保護等級,分別采取修繕 、維修、改善 、整修、保留、整治、拆除等方式進行保護與更新。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范圍內,除必要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外,不得進行新建、擴建活動。”
■鏈接
5片文物埋藏區納入保護范圍 地下文物埋藏區保護方面,包括黃島區瑯琊片區(瑯琊鎮、瑯琊臺省級旅游度假區、泊里鎮),膠州市里岔、鋪集片區(里岔鎮、原張應鎮、鋪集鎮),即墨市王村片區(王村鎮),平度市古峴片區(古峴鎮)和萊西市沽河片區(沽河街道辦事處)5片地下文物埋藏區,納入了保護范圍 。記者 王愛科
解讀
歷史城區變文化商業和旅游中心 記者注意到,新一輪的歷史城區保護中,統籌考慮到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與舊城更新的關系,欲逐步復興歷史城區,建設具有歷史風貌特色和傳統文化內涵的城市核心區,讓歷史城區成為青島市的文化中心、商業中心和旅游中心。
其中,南部濱海區域延續居住、旅游服務的功能,增加公共空間、公共服務設施、商業服務設施,形成團島、海軍博物館、匯泉三個旅游服務中心。
膠州灣東海岸區域,在南中北島單元和小港預留濱海公共空間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調整青島港老港區的城市港口職能,將其轉化為具有歷史文化和景觀特色的城市藍色經濟產業區和旅游服務中心;逐步搬遷利津路、孟莊路周邊的工業企業,可利用原有廠房,發展創意產業、專業市場等功能。
復興中山路片區的城市級商業中心、文化旅游中心職能,逐步疏解大型商業、商務功能,引導商業業態向小型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轉變;保持臺東的城市商業中心地位。
名人故居增補11處,總量達61處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方面,劃定13片歷史文化街區,紫線嚴格控制區范圍總面積1363.8公頃。其中,街區保護范圍總面積688.9公頃;考慮到青島歷史文化街區連綿分布的特征,在其外圍劃定整體建設控制地帶,面積674.9公頃。
13片歷史文化街區分別為:中山路歷史文化街區,館陶路歷史文化街區,八大關、匯泉角、太平角歷史文化街區,魚山歷史文化街區,八關山歷史文化街區,觀海山歷史文化街區,信號山歷史文化街區,觀象山歷史文化街區,黃臺路歷史文化街區,上海路—武定路歷史文化街區,四方路歷史文化街區,無棣路歷史文化街區和奧帆中心歷史文化街區。
“青島的名人故居是指在青島出生的或者在青島生活、工作期間取得重大成就的已故的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體育界和衛生界人士曾居住過的場所。早在民國時期,許多文化名人來青島工作或定居,在這里創作或者生活,并留下許多故事,文化名人故居一條街因此成為一道獨特的旅游風景。”青島市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新的規劃中,確定61處名人故居,其中50處早已公布為名人故居,已公布的名人故居中20處已掛牌,本次規劃新增補11處,納入保護范圍。
此外,那些具有較高歷史風貌價值,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優秀建筑建筑物,是歷史城區空間格局與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島現有1568處歷史建筑,主要集中分布于歷史城區內。”規劃局工作人員說,根據歷史文化價值和保存狀況的不同,歷史建筑分特殊保護、重點保護、一般保護三類,具體劃分將在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確定。記者 王愛科
歷史文化名城有了保護框架 “從整體框架來看,將在市域范圍內建立由整體自然環境 、歷史城區、歷史文化街區、文物古跡、工業遺產、歷史文化村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內容構成的保護框架。”青島市規劃局工作人員說,其中,市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方面,保護“三山、三水、三灣、一帶”自然格局,保護7 處歷史文化村鎮、已公布的515處文物保護單位和206處歷史優秀建筑、1500 余處歷史建筑、49項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然環境保護方面,保護由北部大澤山——天柱山、東部嶗山、西部小珠山——大珠山、鐵镢山等山脈形成的山海格局;保護大沽河、北膠萊河以及沿海諸河流等三大水系及其他河流;保護711公里大陸海岸帶和67個近海島嶼;保護4處風景名勝區、9處自然保護區、6處森林公園。記者 王愛科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