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島海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作人員在蟹殼提取殼聚糖纖維生產線上漂洗纖維。
餐桌上廢棄的蟹殼可以提取制成纖維,用以織成漂亮的服裝,這不是癡人說夢。不僅僅這樣,包扎傷口的繃帶、手術的縫合線或防輻射的防護服等,都可以用蟹殼里提取出來的纖維制成。位于即墨市經濟開發區的一家小小工廠,正嘗試借助藍色經濟發展的契機,通過從蟹殼中提取甲殼素纖維,用這種來自海中的海洋生物質纖維制成衣服,顛覆了數千年來傳統的
紡織文化。
螃蟹和服裝有什么聯系? 對普通的市民來說,這可能像是一個趙本山小品里才能出現的“ 腦筋急轉彎”問題,可對今年已經43歲的欒瑞國來說,兩者之間的聯系不僅夠大,而且足以支撐起一個產業。
不走進青島海藍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位于即墨市經濟開發區的生產車間 ,很難相信欒瑞國穿在身上的衣服,竟與普通的蟹殼有密切聯系。
在海藍生物產品展示大廳里,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掛滿了白色棉紗樣的纖維成品。“這不是大家熟知的棉纖維,是從蟹殼里提取出來的,行業術語里叫殼聚糖纖維。”欒瑞國說。但從外觀上來看,殼聚糖纖維與棉纖維確實沒多大區別,摸起來則有桑蠶絲一樣的涼滑感。
在海藍生物1800余平方米的生產車間里,容納了兩條生產線。“ 殼聚糖纖維是用蟹殼、蝦皮或者藻類等為原料,提取溶解后,再加上其他的輔料,經由特殊的設備加工成絲,然后經過層層的漂洗、晾曬、消毒等環節,就成了制作服裝面料的重要成分。”欒瑞國說。
記者注意到,在生產車間 ,提取、溶解的環節是在一個密封的圓筒狀容器內完成,所以沒法看到;而在漂洗設備中,漂洗槽的源頭端是一個噴頭狀的設備。“ 溶解后的原材料,經過這個噴頭后,就會變成數以萬計的纖維線。”欒瑞國說,目前使用的噴頭有兩萬個微小的孔道,所以可以同時“ 噴出 ”兩萬根纖維,這些纖維將被進行再次加工,冷卻之后便成了制造衣服的原料——殼聚糖纖維。
“ 這種纖維有抑制細菌的作用,也不會產生靜電,最適合用來做衣服。”欒瑞國經理說,殼聚糖纖維是一種具有良好環保和服用性能的綠色纖維,是一種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具有良好的吸附性、殺菌性和透氣性,特別適合用來制作衣服,用它制成的衣服,不僅可以抵抗細菌感染并能防治皮膚病,還能吸汗保濕,穿著十分舒適。
盡管與蟹殼提取殼聚糖纖維這條生產線打交道已有兩年多了,但欒瑞國依然覺得還有很多的技術難關要突破。
其中最重要的是降低生產成本。據介紹,因為成本高昂,用殼聚糖纖維制成的被子、褥子等床上用品,售價動輒在兩三萬元 。
“在國內同行業的領域里,一直繞不開這個成本的問題,別小看這小小的蟹殼,科技攻關的每一個進步,都牽動著行業的神經。”欒瑞國說,他們公司正通過與青島 、上海等地多家高校和海洋科研單位合作,嘗試突破高成本瓶頸。
■關注
看海洋纖維“七十二變” 在欒瑞國看來,這門濃縮在蟹殼里的“學問”,成了他們公司的核心壟斷競爭力,具備引領島城針織企業從“棉時代”到“海時代”的技術支持。“今年,我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完成了殼聚糖纖維從新產品開發到規模化生產這一過程,還解決了殼聚糖纖維在紡織應用方面的難題,開發出了系列紗線和面料,吸引一批企業參與到海洋纖維產品的開發中來,行業撬動性已經初顯。”欒瑞國說。
在生產殼聚糖纖維的同時,他們還積極地進行海藻纖維的開發,同時具備了殼聚糖纖維和海藻纖維兩種生產能力。記者了解到,在應用方面,海洋纖維不僅用于制作各種童裝、睡衣、內衣,還包括襪子、床上用品等。此外,從島城已經“嘗鮮”藍色產業的企業現狀來看,以殼聚糖纖維為代表的海洋纖維,還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其他的領域。
“除了可以應用于紡織品行業,殼聚糖纖維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更有優勢。”欒瑞國介紹,水溶性殼聚糖纖維已經取得了國家專利,彌補了這一領域的國際空白,拓展殼聚糖在醫療、美容領域的應用,可以作為醫用敷料和原材料應用于無紡布、繃帶、創可貼并進入縫合線、人造血管、人造皮膚領域。同時,由于海洋纖維的抑菌、吸附等自身固有特性,在國內已經成熟地運用于空濾、水濾、軍工等多個行業。“那些往常被人忽視的海洋資源,將以突破傳統的各種方式進行變化,并終將成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又一強勁動力。” 本報記者 王愛科 實習生 丁慧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