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島網11月7日消息 11月7日上午,
青島知名的城史和民俗學者王鐸在位于市北區京山路的青島山炮臺展覽館,舉辦了“青島
日德之戰”歷史研究成果發布會,正式公開了一批由他首次披露的資料與文獻,這些書籍、畫冊和地圖對還原一個世紀前青島日德之戰的真實過程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也是研究青島城市歷史的珍貴物證。
一張首次露面的日軍地圖還原“青島日德之戰”真實過程 “歷史需要不斷地進行挖掘和清洗,不斷地進行求證和修訂。任何對于歷史過往的研究成果,尤其是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轉折進程的研究成果,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正確。因此,對于我的這些研究成果,也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讓我們共同來尊重歷史,珍惜今天和未來”,王鐸先生在發布會一開始語重心長的說到。作為青島市城市規劃、史志整理、文物保護等方面的專家,王鐸先生30多年來一直非常重視對歷史資料的發現和收集,這次公布的物件中就有二十多本分別用中文、英文、德文和日文編寫的包括書籍、日記、畫冊在內的各種形式的珍貴資料。比如清代同治年間影印版的《即墨縣志》,1908年印刷的德文版《膠澳》,1915年出版的《青島戰記》,1916年出版的《日德戰役紀念寫真帖》等都是非常罕見的歷史物證,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王鐸先生介紹發布會上的史料
王鐸先生宣讀自己的研究成果
這次發布會的重頭戲是十幾張青島日德之戰前后繪制的地圖,其中,一張名為《青島附近地形圖》的日文版軍用地圖,在王鐸先生看來是重中之重,據他介紹,這張在當年由日軍崛內少將使用的地圖上,清晰標明了日軍登陸青島地區的詳細過程,特別是明確顯示出日軍的登陸地點是即墨鰲山衛水泊口一帶,而不是現在學術界廣為流傳的嶗山仰口一帶。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錯誤,王鐸先生認為除了史料嚴重缺乏之外,還跟學術研究中“想當然”的慣性思維有關,他解釋說:“一百年前的日軍,把從嶗山埡口到即墨鰲山衛之間的海域統稱為‘勞山灣’,地理概念上的差異,可能會導致后來研究者的誤讀。另外,就實際的地形來看,也不可能是在嶗山仰口登陸。仰口一帶缺少開闊地帶,當時日軍有兩萬人,如何能擺得開?再者,‘仰口’這個叫法在1935年才始有記載,那么日德之戰時的1914年又怎么會有仰口一說?”
王鐸先生展示日軍地圖,明確標有大正三年(1914年)出版
地圖上標記崛內少將率領的日軍是從鰲山衛一帶登陸的
一個世紀后重溫曾經的被殖民歷史為的是讓青島人不要忘卻 王鐸先生進一步闡述自己研究成果,他還認為有幾個錯誤認知有待商榷:首先,把日德之戰稱為“戰爭”并不妥,無論從沖突規模還是時間長短上,都更適合用“戰役”一詞;其次,說“青島是一戰唯一的亞洲戰場”也存在爭議,根據日軍地圖的行軍記錄顯示,在登陸青島的同時,還有一支日軍從山東龍口登陸,并趁機控制了膠濟鐵路和沿線地區,所以,強調青島的“唯一性”也不妥;第三,德軍當年對陣的并不只有日軍,而是日本與英國的聯軍,英軍中甚至還有印度雇傭軍,只不過日英兩國各懷鬼胎,所以進軍步調并不一致,但不論怎么說,以“日英聯軍”來定名才是最符合史實的。
王鐸先生還展示了其他地圖與畫冊
“選擇在今天,也就是2014年11月7日這個特定日子來發布我的研究成果是別具意義的。整整一百年前的1914年11月7日,駐青德軍在經過兩個多月的激戰后,最終向日軍投降,也宣告了德國對青島17年的殖民時期結束,這個日子是值得銘記和紀念的。”王鐸先生心懷感慨的說。“但青島并沒有就此回歸祖國,而是被日軍占領,直到1922年才被北洋政府收回主權。青島,以及整個山東的主權歸屬問題,最終引發了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開啟了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所以,以科學嚴謹的姿態重現青島當時的真實歷史,是十分必要的。”
對此次發布會給予協助和支持的市北區宣傳與文化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對王鐸先生的研究成果也表示了極大的認可,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島城史專家和業余愛好者能為發掘和保護青島的歷史做出自己的貢獻,政府部門也十分愿意為此提供幫助。
文/孟祥龍
[編輯: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