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次來社區,胡思文都要和書記盧濤(左)一起玩。
開欄語 在社區,有最美的社區工作者,他們的工作瑣碎繁雜,每天走街串巷、穿梭于千家萬戶,無怨無悔地為居民服務;在社區,有最淳樸的市民,他們的生活簡單而平凡,“平民英雄”層出不窮,暖心、勵志的故事永不落幕;在社區,有最細致的服務,組織相親會、建設睦鄰點、為老人提供護理等,讓市民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和諧。本報《
日照新聞》即日起開設“發現最美社區”專欄,致力于介紹社區服務品牌,尋找最美社區工作者,探尋鮮為人知的平民故事。
石臼街道
林海社區從2009年開始,打造服務品牌“
陽光樂扶”,致力于幫扶老弱病殘人群。社區工作者聯合120名志愿者,與社區弱勢群體結成幫扶對子,主打親情化服務。他們采取“進家庭”、“請出來”兩種方式,開展“親情一幫一”活動,有針對性地進行肢體康復 、智力康復、腦癱康復、心理咨詢等。如今,社區內的63位殘疾人和社區工作者親如一家。社區書記盧濤說,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陽光樂扶”的服務對象,能像正常人一樣活得精彩。
“終于能自己上廁所了” “我終于能自己上廁所了。”坐在輪椅上的陸冰欣慰地說。對于高位截癱的陸兵冰來說,上廁所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陸冰告訴記者,他現在住在二姐家。以前廁所門口有一個小臺階,要是沒人抬,他的輪椅根本上不去。自己要是使勁撞,搞不好會把輪椅撞翻。每天二姐和姐夫出門前,會扶他去一次廁所。等他們都去上班了,他就不敢喝水了。有時八九個小時滴水不沾,實在渴得不行了,就拿濕潤的棉棒擦擦嘴。社區知道以后,組織志愿者去他家,把小臺階改造成了低緩的斜坡,在門口和馬桶兩側裝上扶手,并把廁所的地面磚換成了防滑地板。
據了解,2012年至今,林海社區在省、市殘聯的資助下,先后花費6萬余元,為路冰、胡思文等10戶重度殘疾人家庭進行了無障礙改造,讓殘疾人家庭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送來了多功能浴凳,還給我們家裝上了浴霸,冬天也能洗澡了。”陸冰高興地說。
將心比心,關愛每一個人 別看社區的胡思文已經32周歲了,但他還像個孩子,一不樂意就使性子,用腳跺輪椅。胡思文的媽媽周桂香介紹說,思文從小就是個腦癱兒,他不能像正常人一樣說話、行走,但什么都懂。七八年來,社區對思文一直很照顧,里里外外沒少跟著操心。現在思文和社區里的人都熟悉了,平常也愛去社區湊個熱鬧。“隔個兩三天不去,就在家呆不住了,一個勁地發脾氣。”看了看胡思文,周桂香笑起來。
林海社區書記盧濤說,“陽光樂扶”這個項目從2009年就開始做 ,5年下來,她對社區里的每位殘疾人都了如指掌。工作上,老弱病殘是社區服務的對象,生活中,她和服務對象就是好朋友。有一次,她在路上碰見胡思文,由于時間匆忙,沒來得及過去和他打招呼。這下胡思文不高興了,三四天沒去社區玩,最后盧濤只能買了水果去“負荊請罪”。
社區居民安豐毅年過八旬,患有腦血栓,行動不便。每過一段時間,社區就聯合志愿者去給老人上門理發。“每次我們要走的時候,安大爺都眼淚汪汪的。”盧濤笑著說,“還有于麗群,每次去她家都親得了不得,一直拉著我們的手。”
“想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活得精彩” 據了解,林海社區現有殘疾人63名,其中因老致殘22人,重度肢體殘疾人8名,肢體殘疾29名,視力殘疾2名,聽力殘疾3名,智力殘疾2名,精神殘疾4名,享受城市低保3名。5年來,社區聯合了一支由120人的志愿者隊伍,采取“進家庭、請出來”兩種方式,積極開展“親情一幫一”日間照料服務,為社區殘疾人開展有針對性的肢體康復、智力康復、腦癱康復、心理咨詢等,讓他們和正常居民一樣快樂的生活和工作。
“想讓他們像正常人一樣,也活得精彩。”盧濤說,“陽光樂扶的本質是親情化服務,我們也著力打造‘親情林海’”。社區建設了面積300平方米的康復站,還配置下肢功率車、偏癱康復器、劃船運動器等22件康復器材。為了老人和殘疾人能經常來活動,社區給他們準備了20張床位。目前,社區采取“親情一幫一”、“年輕助年長”、“專業幫業余”、“強者扶弱”、“近鄰互助”等形式的親情化服務。
盧濤告訴記者,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幫扶對象能走出自己的小圈子,走進社區這個大家庭。如果每個人都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整個社區就有了人情味兒,互幫互助的正能量,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讓更多的人受益。
文/圖 記者 陳平平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