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0月19日電(記者 陳菲 白陽) 推進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改革、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是貫徹落實
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項重大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積極穩妥向前推進,信訪秩序不規范的問題正在逐步好轉。在中央提出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的歷史新起點上,涉法涉訴信訪改革也必將繼續深化,創造更加良好的社會環境和法治環境。
新機制為攻克頑癥指明方向 信訪工作是黨的群眾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對信訪工作始終高度重視,出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有效舉措,全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
與此同時,隨著越來越多的社會矛盾以案件形式進入司法領域,也出現了訴訟與信訪交織、法內處理與法外解決并存的狀況,導致少數群眾“信訪不信法”甚至“棄法轉訪”、“以訪壓法”等問題比較突出,嚴重損害司法權威,影響正常有序的涉法涉訴信訪秩序。
在規范的、法律的框架內化解各種社會矛盾,既需要培養法律精神和法律思維,也需要完善相關制度、機制。
去年1月開始,全國政法機關分批進行涉法涉訴信訪改革試點。同年10月這項改革在全國推開,圍繞涉法涉訴信訪事項的“入口、辦理、出口”等環節,中央政法機關基本形成依法按程序辦理信訪問題的“路線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提出,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切實加強協調配合,健全涉法涉訴信訪工作機制,努力形成依法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合力。
實行訴訟與信訪分離制度,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導入司法程序機制,嚴格落實依法按程序辦理制度,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健全國家司法救助制度……新機制對涉法涉訴信訪改革這塊難啃的“硬骨頭”提出了明確的解決思路。
靠行政手段推動問題解決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轉 這是一起因普通債權糾紛引發的信訪案件,也是現實生活中上訪之路的真實寫照:信訪人陳某為反映自己的合法債權遭受侵害,不斷向法院和檢察院申請審判監督和法律監督。然而,跑了一年多,法院推檢察院,檢察院推法院。“我感覺他們之間好像在踢皮球。”陳某說。
入口不順、出口不暢、程序空轉是制約涉法涉訴信訪改革的瓶頸。一些信訪事項兩個以上政法機關都有管轄權,導致責任不清、推諉扯皮;一些存在執法瑕疵的案件,當事人抓住不放,在彌補瑕疵后仍難以實現息訴罷訪;一些無理纏訪鬧訪案件,嚴重擾亂社會秩序,損害司法權威。
這些問題既是涉法涉訴信訪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也是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難點。針對問題所在,一些改革試點地區和試點單位提出了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法。
江蘇省委政法委研究制定了《關于政法機關加強協作配合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規定》,力求解決“都管都不管”問題;河北省把聯合接訪服務中心打造成為依法辦訪的平臺,對涉法涉訴信訪案件采取“一站式接訪、會診式處理、全程式督辦”。
法院系統開展了萬起信訪案件大評查,全國共評查案件萬余起。已評查的案件錯誤和瑕疵正依法加以糾正和解決,有力地促進了息訴罷訪;在安徽,省檢察機關整合來信、來訪、網絡、電話、QQ、微博等渠道,方便群眾及時就地表達訴求。
隨著黨政信訪部門引導分流和政法機關依法處理信訪問題的力度不斷加大,訴訪不分、依靠行政手段推動問題解決的局面基本得到扭轉,越來越多的信訪群眾開始選擇司法渠道反映和解決問題。
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的意識逐步增強 改革舉措牽動人心。隨著各項工作逐步到位,信訪群眾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的意識逐步增強。
晉中市李某某的兒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被某單位職工撞成重傷,一直相信上訪或許是一條能夠盡快滿足自身訴求的途徑。由于不愿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幾年下來事情都得不到解決。
涉訴涉法信訪改革推進以來,晉中市積案清理專項工作領導小組,按照“導入”制度規定,組織工作人員、援助律師對她開展了耐心細致的釋法說理工作;考慮到其家庭的實際困難,法院還為她減免了部分訴訟費用。最終,李某某打消了繼續上訪的念頭,決定通過法律途徑表達自己的訴求。
2013年全年,各地政法機關登記涉法涉訴信訪上升38.5%;今年前7個月,中央政法機關接待群眾來訪同比上升701%。政法機關涉法涉訴信訪事項受理率、立案率明顯提高,涉法涉訴信訪群眾到黨政信.部門上訪數量明顯減少。
中央政法委有關負責人表示,這表明隨著各項工作逐步到位,信訪群眾依法按程序反映問題的意識逐步增強,涉法涉訴信訪開始呈現“棄訪轉法”的良好勢頭,信訪秩序不規范的問題正在逐步好轉。
從信“訪”到信“法”。只有改變過分依靠行政推動、通過信訪啟動法律程序的工作方式,把解決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納入法治軌道,依法糾正執法差錯,依法保障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公正結論,保護合法信訪、制止違法鬧訪,才有利于實現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權威的統一。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