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展示連續耳標鉗。
半島都市報10月18日訊(記者 張同順) 10月18日上午,2014中國藍色經濟國際人才暨產學研合作洽談會(青島)(簡稱“藍洽會”)在青島
西海岸新區召開。據悉,今年藍洽會首次選在青島
西海岸新區舉行,大會的參會人數、涉及范圍、項目品質均系歷屆之最,其參會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超過31億元,是2013年藍洽會的11倍。
據悉,本屆藍洽會為期2天,在18日上午的洽談現場,有來自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海外高層次人才 、140多名千人計劃專家,80多家國內科研機構代表,駐青高校科研院所、市內人才需求企業以及各區市、市直有關單位,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協作城市等方面負責人2500多人參加了對接,初步達成約200項合作意向,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海洋裝備制造、新材料、金融服務業等領域。
會上,還向6名海外高層次人才頒發了 1300萬元資助金。據悉,今年,為吸引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來青創新創業,青島市累計發放市級人才扶持資金16075.76萬元,其中,國家“千人計劃”、省“泰山學者”配套資金1187.5萬元;青島創業創新領軍人才項目資金和安家補貼5831.1 萬元;其他扶持資金9057.16萬元。目前,青島市已引進國家千人計劃專家81人,泰山學者、海外特聘專家152人,高層次人才規模和結構居全國前列。
專家莊立茂帶來的英國除塵技術和大氣污染物防治技術引起不少參會人員的興趣。
“現在我國不少地方會出現霧霾,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城市里重工業企業污染。我們這個技術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莊立茂作為此項技術的中方負責人,他舉例子說,現在我們看到煙囪里冒的是白煙,不少人會覺得已經處理過了 ,其實是只處理了硫,而硝還沒有處理。目前的實際是,如果要處理硫、硝、粉塵三種污染物,企業需要上三套處理設備,不僅安裝成本大,安裝之后對水電的消耗也非常大。
“這項技術解決了目前企業缺乏成熟高效脫硫脫硝技術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了企業環保投資高的問題,如果一個企業環保處理中水電的消耗成本是2000萬/年,利用我們這項技術只需200~ 300萬/年。”莊立茂表示。
19日下午,本屆藍洽會將舉辦簽約暨閉幕儀式。
“鱗片”涂門,半小時燒不壞 洽談會上,美國博士孫友順帶來的新材料“新一代玄武巖鱗片”讓不少參會人員駐足詢問。記者了解到,新一代玄武巖鱗片材料是由純天然玄武巖礦石通過現代技術加工而成的一種新材料產品,該產品耐磨、耐腐、耐高溫、耐極寒、耐強酸堿和海水,抗輻射,透波并吸波,具有介電性、絕緣性,強相容性和強附著力等多種性能,其防腐能力比普通材料強10~ 15倍。產品可廣泛用于核電行業、建筑工程、交通行業、3D打印耗材等領域,是碳纖維的低價取代品。
首先該產品有很強的防腐能力,可加工成涂料涂到輪船外表,能起到很好的防腐蝕效果。另外,該產品最高能承受1600攝氏度高溫,是一般材料達不到的。“如果將這些涂料涂到門上、墻壁上,至少半個小時燒不壞,是一款很好的防火材料。”孫友順說。
“我這次來推薦的項目,主要是想把這種新材料應用于涂料。”孫博士介紹說,青島是一個沿海城市,抗腐蝕船舶涂料的應用廣泛,傳統的抗腐蝕涂料大多含有對環境有污染的重金屬鋅,而玄武巖鱗片制成的涂料,則避免了這種污染。
孫博士說,因為玄武巖鱗片取材于玄武巖,玄武巖的資源貯量非常大,原材料成本相對不高,而且玄武巖鱗片生產中原材料損耗率又極低,生產1噸玄武巖鱗片廢渣只有3公斤。我國碳纖維市場價格在20萬元/噸,而玄武巖鱗片市場價格只有5萬~8萬/噸,玄武巖鱗片自然可以成為碳纖維的低價取代品。該項目目前已經與城陽一家企業達成初步協議。
溶劑噴一噴,細菌無處藏 “大家都知道去公共場所不要亂扶亂摸,怕沾染細菌,我們這個新型嵌入式殺菌涂層就是解決大家的這個擔心。”長虹電子集團首席科學家嚴群向記者講解他帶來的新項目。
他介紹說,這個項目最關鍵的是他和美國專家合作研制的殺菌溶劑,以溶劑這個核心技術完成了新型嵌入式殺菌涂層項目。這項技術能提供一個高效、長壽命、使用簡易的材料,可以根據所針對的細菌和病菌,選擇最高效的抗菌活性成分與其復合使用,將高效的病菌活性成分轉移到需要抗菌、抑菌功能的材料或器件表面,在細菌或致病菌與材料表面或器件表面發生接觸時,起到抗菌和抑菌的功能。
“我們把它噴在物品表面,有一層很薄很薄的膜,幾乎看不到,而且是無害的。物品千次以上的清洗,拭擦,或者強力膠粘貼,都不會把表層的殺菌材料破壞。”嚴群說,此技術成本低,應用工藝簡單,可以廣泛用于家電、公共場所、家庭、醫院和食品產業的殺菌和抗菌需求。
牲畜“打耳釘”溯源,一個頂十個 在洽談會現場,美國免疫學家劉新東博士帶來的一個發明吸引不少養殖企業前來洽談。記者看到,這個發明類似一個鉗子,稱作連續耳標鉗,這個發明能實現動物的快速標記。
據介紹,為解決肉類食品的溯源及安全問題,2006年開始,我國建立了動物溯源體系,在牲畜屠宰之前,養殖戶和養殖企業要在其耳朵上做一個標記,但一直以來,我國使用的標記工具比較簡單,每次只能標記一個,效率慢增加了工作量。劉博士發明的連續耳標鉗能使牲畜的標記管理變得簡單、快捷,節省大量時間,該技術已經申請兩項國際專利,四項國內專利。劉博士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已開始實施三種動物的編號管理,新型動物標記管理系統潛力巨大。該項發明已在國內“小試牛刀”,銷售了一個月銷售額達20多萬元。
文/圖 記者 張同順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