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片的高粱地。
高粱熟了!莫言的《
紅高粱》帶動了高密高粱的規模化種植。近日,記者走訪獲悉,政府為了鼓勵農民種植,專門拿出資金給予補貼,并成立合作社,實施最低保護價收購。紅高粱種植也帶動了當地
旅游業發展,吸引著
青島等周邊的
游客前來。記者了解到,目前高密種植的高粱個頭比早前的品種要矮,而收獲的高粱米除了一少部分食用外,主要用于釀酒。
兩千多畝高粱成熟待收獲 據介紹,目前高密的紅高粱主要集中在疏港物流區,種植面積大約有2300畝。10月14日,記者來到高密疏港物流區,在田間地頭上已經有零星的種植戶在忙著收高粱。他們用刀具將高粱砍倒,然后再將高粱穗割下來,打成一捆捆運回家晾曬。
一位農民介紹,在早些時候,高粱用處很多,如脫粒后的高粱穗可做笤帚,高粱細稈做蓋墊,高粱主稈外皮可以編涼席。“不過現在除了收高粱外,高粱穗、高粱稈基本都不再用了。而且除了一些邊邊角角的地頭還人工收割外,一般都用機械來收割。”這位農民介紹,預計一周之后高粱將進入大規模收割期,“到時田間的聯合收割機會直接將高粱稈打碎后還田,然后收割機會像收小麥一樣把高粱米收起來”。
大部分送到貴州釀酒 高密市東北鄉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新福說,高密多洼地,水源充足,麥子等其他莊稼多被澇死,經常十年九不收。而高粱生命力頑強,不怕水災,施肥較少,種上以后甚至不用施肥管理就可旺盛成長,盡管吃的較少,老百姓也樂意種植。
根據記載,中國大面積種植高粱的歷史上溯至西周早期。上世紀70年代后期,高粱的種植逐漸走向沒落。張新福說,高密再興起種植高粱,應該從2013年開始,因為電視劇《紅高粱》要在這里拍攝,根據劇情需要,種植了三千畝高粱。“電視劇雖然拍完了,但今年農民們還是種植了2300余畝。”張新福說,相比以前,現在種植的高粱品種也多了,雖然多數品種的個頭比以前矮了近1米,但更具觀賞性。“以前很少有人食用,主要當飼料喂家畜,但如今的高粱品種已經有了很大改良,主要用于釀酒。”張新福說,他們與貴州一家酒廠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將高粱送往貴州釀酒。
高密疏港物流園區黨工委書記范琿也表示,為了鼓勵農民種植,政府專門拿出資金給予補貼,每種植一畝可拿到 400元補貼,此外還成立合作社,以最低每斤1.8元的保護價收購,“每畝產高粱七八百斤,這樣算下來,種一畝高粱能收入近2000元,還是比較劃算”。
帶火旅游,青島游客聚集 10月14日記者采訪期間,剛好碰上一年一度的高密紅高粱文化節開幕,今年已是第五屆了。據介紹,紅高粱文化節上迎來了很多外地客人,其中不乏青島游客。
趙先生一家三口住在青島,當天上午,他們開著私家車來到了高密。“這幾年不斷聽到同事們談論高密的紅高粱,特別是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后,讓高密的紅高粱更加出名。”趙先生說,來高密一方面是為了看紅高粱,另一個目的是參觀莫言舊居。
采訪中,高密疏港物流園區黨工委書記范琿介紹,成片的紅高粱也帶火了旅游業。“國慶節期間,每天來參觀莫言舊居和紅高粱的游客接近一萬人,文化節期間人會更多。”莫言的二哥管謨欣每天堅守在莫言舊居,認真接待前來參觀的游客。
■鏈接
高粱的用處減少青島僅零星種植 10月15日下午,記者采訪了青島市農委農技站的李站長。李站長介紹,高粱內含有單寧,帶有澀味,又易與蛋白質結合,難消化,所以自古以來并非像小麥、水稻、玉米一樣是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其產量也并不高,之前主要是用它的秸稈。”李站長說,之前種植的高粱秸稈平均在3米左右,“以前農村蓋房子起屋頂用來掛瓦,或者是用皮編織涼席等工藝產品”。
“青島在上世紀70年代前后種植面積比較大,在10萬畝左右,但上世紀90年代之后,隨著高粱的用處越來越少,種植面積越來越少,后來就不進行統計了,現在僅是零星種植。”李站長說。 文/圖 記者 徐新東 孫永健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