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張楓逸 繼10月10日今年首輪中央巡視的10個巡視點“曬”出整改報告后,10月11日,遼寧、新疆也“曬”出整改報告。不同以往,本輪巡視整改報告,遼寧、福建都將“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列為重點整改內容。(10月12日《新京報》) 國內究竟有多少形象工程并無具體統計數據,不過有媒體對1620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7.5%的人表示自己身邊存在形象工程,其中50.0%的人表示“很多”,形象工程的泛濫程度可見一斑。此前各輪巡視,中央巡視組反饋發現的問題時,也曾提到“政績工程”、“形象工程”,但隨后“曬”出的整改報告中,并沒有具體詳細的巡視整改措施。如今在遼寧、福建等地,形象工程首成中央巡視后整改重點,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稍顯遺憾的是,各地給出的整改路徑,大都只是停留在修改制定考核辦法的技術層面。比如,對于沈陽經濟區虛增財政收入、招商引資弄虛作假問題,遼寧采取的整改措施就是取消利用外資指標考核;針對有的城市改造搞形象工程、大拆大建,福建的整改策略是出臺加強城市街道綜合改造工程建設管理的指導意見。
誠然,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的出現,跟一些考核體系的不科學、不合理有關。前些年“唯GDP”導致一些地方好大喜功,熱衷于大拆大建、上大項目,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不過,整改形象工程并不只是個“技術活”。倘若相應的制度約束和權力監管跟不上,即使考核指標設計得再完美,也難以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出現為新指標量身定做的“形象工程”。
所以,徹底整改形象工程,首先,要加強對“一把手”的監督。嚴重缺水的城市打造“亞洲最大噴泉”,高額負債的貧困縣大搞亮化工程“不夜城”,這些匪夷所思的形象工程之所以能夠順利獲批,就在于地方長官權力過大,能夠干預民主決策,憑個人好惡拍板決定。要想從源頭根治形象工程,就必須將權力關進籠子,增強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避免“拍腦袋”、“一言堂”。其次,把考核權交給公眾。目前,官員政績考核主要由上級說了算,導致一些地方為討好上級、應付考核大搞華而不實的項目。統計出來的數字看似光鮮 ,但老百姓并沒有從中受益多少。考核指標是虛的,群眾感受是實的。與其上級拿著考核表去逐條評價干部,不如把考核權交給公眾,只有讓民意決定干部的升遷去留,才能促使其多搞民生工程,為百姓辦實事,做好事。
此外,堵塞形象工程的問責漏洞也是關鍵。近年來形象工程常有,問責不常有,縱然群眾詬病、媒體指責,當事人照樣可以官運亨通,這使得一些官員無所顧忌。遏制形象工程,必須補上問責短板。對于領導干部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造成重大損失或浪費、損害群眾利益的,一律不予提拔,并依照失職、瀆職的有關規定追究責任。如此,才能樹立官員對于手中權力的敬畏,主動對“形象工程”說不。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林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