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鳥志愿隊伍解救的一只貓頭鷹。
現場搜出的"行囊"里吃的、喝的、用的一應俱全。
國慶長假大部分市民都趁假期休閑出游,但也有部分非法
網鳥者卻趁候鳥過境的時機,在志愿者巡山的間隙,見縫插針地在山頂上支起了“黑網”。10月3日凌晨,記者跟隨市北區
浮山新區街道、市北城管浮山新區中隊、青島浮山實業總公司的護鳥志愿隊伍一起,對浮山主峰殺了個“回馬槍”,搜出了網鳥者藏匿于山石縫隙中的網鳥“行囊”,里面裝有已經垂死的候鳥三只以及網鳥使用的手電、彈弓、刀具等,可謂是“全副武裝”。
巡山發現新“網場子” 10月1日凌晨 ,市北區浮山新區街道、市北城管浮山新區中隊,青島浮山實業總公司組織的護鳥志愿隊伍30余人,正式啟動今年秋季的浮山護鳥行動。10月2日白天,志愿者發現,浮山部分區域又增添了新的“網場子”。
“這是指網鳥者提前為網鳥選的地方,一般要對雜草和礙事的樹木進行清理。”志愿者小王介紹,捕鳥的網絲很容易被掛住,因此網鳥一般需要選在空曠的山梁或者山坳處,適合拉開數十米長的網具。前些年浮山網鳥基本都是直接在山路上張網,但隨著近兩年打擊力度加大,張網的位置都比較隱蔽,一般選在密林深處,網鳥者就需要對一人多高的雜草提前清理,中間如果有樹木礙事,網鳥者甚至不惜將十多年才能長成的大樹給砍倒,清理出適合張網的場子來。
在今年的護鳥行動中,一旦發現這種新的“網場子”,浮山的護鳥志愿者就會對這一區域加強巡查,甚至不惜整宿蹲在周邊“守株待兔”,以便揪出非法網鳥者。
要跟網鳥者“賽跑” 鑒于2日白天有新的發現,當晚一組志愿者在浮山上巡查至晚上10點左右,沒有發現可疑人員上山,這組隊伍才下山休息。3日凌晨零點30分許,另一組志愿者按約定開始在山下集結,本報記者跟隨小王一行來到浮山果藝生態園的停車場,大伙進行了簡單的分工。
據了解,今年浮山護鳥志愿者們都是全副武裝,每人配備了強光手電、長鐮 、砍刀等,用來清理網具。“現在他們的下網時間也都是選在夜間,候鳥將要開始活動的時候。”小王說,部分網鳥者還是結伙行動、分工明確 ,有的專門在山上支網捕鳥,有的則在山腰處放哨,發現護鳥隊伍上山就會吹哨、打電話等,通知山上的同伙撤離。護鳥隊伍要跟網鳥者“賽跑”。
記者跟隨發現,這兩年新修好的浮山防火通道派上了大用場。由于防火通道目前已經串聯起來,基本能到達浮山各個山頭的半山腰位置,這給志愿者摸黑上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等趕到這處位于浮山兩個山頭之間的空曠地帶時,志愿者開始從各個方向查找。借著手電的燈光記者看到,這里原本有一條登山小路,但僅有20多米遠,顯然是不足以支網,網鳥者依著山路走勢,又向東割去了一大片荒草,清理出一個長20多米、寬兩三米的通道來,中間一棵碗口粗的黑松也被從根部砍斷。草叢中依稀能看到很多散落的鳥毛和鳥糞。“這人肯定是個老手,選的場子正是候鳥扎堆棲息的地方。”小王說。雖然眾人進行了仔細的檢查,但在現場卻一無所獲。
殺回馬槍搜出“行囊” 大家決定暫時到半山腰休息。經過約1個小時的休整后,凌晨3時許,大伙再度上山。接近“網場子”的區域時,走在前面的志愿者最先聽到有鳥類的哀鳴聲,顧不得腳下崎嶇,率先向山頂跑去,大伙在后面緊跟而上。到山頂打開手電一照,兩張大網已經支了起來,其中一張網上正困住了一只“鸝花”(青島本地稱謂,學名不詳),細若發絲的網線將其纏得緊緊的,腹部和頭部均有血跡滲出。“估計網鳥的人還沒走遠,趕緊追。”護鳥隊伍的負責人一聲令下,大伙顧不得搗毀網具,留下一人解救這只鳥,其余眾人沿著山路尋找可疑人員。雖然周邊的區域在強光手電的照射下如同白晝,但還是未能找到網鳥者。
回到支網處,大伙發現了一處背風的小窩,一個鼓囊囊的背包被放置在這里,邊上還鋪有編織袋,明顯是剛剛有人在這里蹲守過。
文/圖 記者 馬正拓
“百寶箱”里有鋸有刀有彈弓 將背包拿出之后,大伙對里面的東西一一進行了搜查。記者發現,這個背包簡直是個“百寶箱”,先是找出了一把長約50厘米的手工鋸,估計是專門用來砍伐樹枝拼接桿子的。此外,一個尼龍的手提袋中,裝著三只已經垂死的候鳥,分別為貓頭鷹、“鸝花”和斑鳩。這三只鳥看來都是剛剛被網住不久,身上都有傷口。“一般來說,網鳥的人都比較忌諱貓頭鷹,但這人卻留著沒扔,估計是用來入藥的。”小王說。
在背包的夾層中,記者發現了網鳥者自備的水和食物,有餡餅、火腿腸、礦泉水、花生等。在發現背包的地方,一個白酒酒瓶被摔碎在一旁,旁邊還留下一大堆的花生殼。背包中還裝有好幾件衣服、刀具和用來照明的小手電,看來網鳥者是打算連夜蹲守。在背包的側兜里,還有一把自制的彈弓。小王說,網鳥者到了早上也能用彈弓近距離打鳥。
就在眾人查看背包的時候,又有一只貓頭鷹撞在了網上,拼命掙扎并凄厲地鳴叫,兩只眼睛在強光手電的照射下閃閃發亮。眾人急忙圍上來,將其解救下來放飛。隨后兩張大網被割碎,桿子被砍斷扔進了山谷里。 記者 馬正拓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