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河周邊的采摘游、親子游受到游客歡迎。
“十一”長假已過去三天,外地大軍“洶涌而至”進入島城市內的各大旅游景點,享受著青島南部的美景。而今年,北部的大沽河則成為了本地人的新寵。10月3日記者采訪大沽河沿岸幾個區市部分旅游景區了解到,和節前相比,納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攀升,有的景區甚至比節前激增了十幾倍。有濕地水鳥的美景,有民俗風情的展示,有田園采摘的體驗……回歸自然成為了大沽河吸引游客的亮點。
濕地觀鳥 少海濕地接待游客萬余人 “千年古埠、北國江南”,10月的膠州少海碧波蕩漾,風景如畫。10月3日,家住在市北區的王雯雯專門帶著婚紗和未婚夫來到這里,拍攝婚禮現場用的短片,“早就聽說這里風景很美,果真如此。”
少海濕地公園是青島市唯一的國家級濕地公園,伴隨著大沽河沿岸旅游景區的開發,這里的人氣也越來越旺。“10月3日當天,我們接待了游客萬余人,比平時增加了近一倍,這些游客不少是自駕過來的。”值班工作人員說,不少游客會將少海濕地和周邊萬佛塔、慈云寺打包游覽,構成了休閑觀光的完美線路。
同樣的濕地美景,在大沽河沿岸并不少見。在萊西湖生態休閑區,也有2.5平方公里的濕地,這個季節可以看到水鳥從湖面上掠過 ,非常適合攝影愛好者。
觀光休閑 不比《爸爸去哪兒》里的景色差 10月3日,很多市民的朋友圈曬出了出游圖,不少是去大沽河沿岸欣賞美景的。“洪暢、堤固、水清、岸綠、景美。我2日剛去了大沽河,真是比想象中漂亮多了。”市民田先生告訴記者。
順著大沽河堤頂路,法桐、銀杏、白蠟等行道樹長勢不錯,中間還穿插著各種小喬木和灌木。“在這兒騎騎車,也是一種享受。”田先生說,尤其是當陽光灑在大沽河上,水草蕩漾,“一點美景不比《爸爸去哪兒》中看到的新西蘭美景差”。
除了自然的美景,大沽河周邊還有一些以觀光為主的莊園。位于即墨靈山鎮西姜村的一處莊園,在這個“十一”迎來了如織的游客。“我們這兒是北方最大的玫瑰園,3日當天接待了3000多人。”該園區負責人黃偉介紹,以青島市區、威海的游客居多,不少游客是小情侶,來這里錄制新婚影片。
民俗采風 有國家級非遺,客流量劇增 大沽河是母親河,養育著青島市民,母親河沿岸也有諸多傳說和民俗,在這個黃金周得到關注。
“今天來了四五百人。”韓家民俗村工作人員劉群英告訴記者,她家平時的參觀人數也就是三五十人。這里除了可以參觀景區外,還有不少可以體驗的項目,也受到歡迎。
除了這一處文化旅游景點外,大沽河周邊還有諸多文化資源。比如即墨龍山,就是國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禿尾巴老李故事的發源地,目前這里已經發展成為景點。膠州市膠萊鎮南王疃村較好地保存了當地的民俗,在節假日期間也受到了來自青島市區游客的歡迎。
果蔬采摘 葡萄、番茄……還有農家體驗 “來大沽河游玩,多是來放松的,就是來回歸自然。”田先生的話很有代表性。果蔬采摘作為最貼近自然的方式備受寵愛。
“現在來摘葡萄的都是自駕的游客。”平度市大澤山鎮一家葡萄采摘園高氏莊園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當天共有千余游客來到這里品嘗美味的有機葡萄,“目前,我們的停車場已經停滿了,莊園外面也停放了不少車輛。”她說。
當天,萊西市山后韭菜負責人張慶濤也忙得不可開交。“可以用火爆來形容。”他說,平時接待量百余人的園區3日當天接待了2800多人。“主要是來采摘和農家體驗的。”張慶濤介紹,在刨地瓜、磨豆漿等體驗項目入口處,游客已經排起了隊伍。
“目前景區仍舊以來自青島市區和即墨的散客居多。”張慶濤說,“親子采摘和休閑體驗,成為了許多人節假日選擇來園區的重要理由。” 文/圖 記者 周曉荷
延伸
擺脫“門票依賴”探索多元化發展 每逢節假日,景區門票總是人們熱議的話題。尤其知名景區,高高在上的票價常常讓人望而卻步、有苦難言。對此 ,群眾意見很大。人們要問:全民所有的景區,免費觀景何時不再是奢望?
一些地方將風景名勝據為己有 ,把景區當成“ 賺錢的機器 ”,通過旅游企業壟斷進入景區通道,游客進入景區必須買票,進了門還要買票乘用交通工具,總之各種票等著宰你。
一些群眾戲稱:當代是出不了徐霞客這樣不用買門票就能游遍大江南北的人物了。
當然,景區需要維持運轉,收取門票似不無理由。即使如此 ,景區門票也不能貴得太離譜,不能脫離當下民眾的消費水平。而且,景區靠門票收入的單一發展模式也不是長久之計。
令人欣慰的是,已有一些景區和地方意識到景區的公益性和社會價值,開始探索多元化發展之路,實施免票或者間接性免票措施,為公眾提供越來越多的免費觀景服務。
更多的景區推行免票是人心所向。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出臺相關政策和舉措,引導更多有條件的景區,加快免費開放步伐。
同時 ,景區也需要找準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減少單純對門票收入的依賴,拉升拉長旅游產業鏈條,才能將景區建設好、發展好,發揮景區對經濟文化的示范帶動作用,讓景區應有的各種效益最大限度地得以彰顯。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