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錢,沒有獎品,只有拼搏和愛心!6個白天加夜晚,21名隊員,5名
教練,12場比賽,2座獎杯。”8月27日,帶領青島隊參加了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夏令營比賽的教練林繼鵬更新了一條微博。今年30歲的林繼鵬自己也沒想到,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在足球青訓教練這條路上一走就是7年多。作為青島市最早一批校園足球的踐行者,林繼鵬有自己的收獲,也有無限感慨的無奈。“都說校園足球的未來很美好,但我覺得可能沒那么樂觀,沒那么簡單。”林繼鵬說。
待遇剛畢業時,辛苦一個月只有八百元 畢業于山東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足球方向的林繼鵬,是2006年7月開始擔任校園足球教練的,算起來,他是個正兒八經的“
學院派”。當時,林繼鵬和其他三十多名教練都是崇鼎俱樂部的簽約教練,他們基本都是不到25歲的年輕人,很多人都是沖著“儒帥”劉國江的名氣來的。
“那時候就是想跟著劉導一塊兒搞校園足球,希望能培養出一些好苗子。”林繼鵬說,這種業余俱樂部與學校簽約培養的方式,其實更像是給校隊或者說提高班請一個校外足球輔導員。這些校園足球的教練,相比于學校的體育老師有著更專業的技術和訓練方法,但待遇卻跟體育老師無法比。
林繼鵬一直不太愿意透露自己的收入情況,因為對于好面子的青島小伙來說,剛畢業時只有800元的月收入的確有些“沒面子”。“那時候也不是沖錢,就是有一股年輕人的沖勁,想做點事兒。”林繼鵬說,就這么著,他最初帶的小球員從小學升到了初中,有的還升入了高中。在這當中,因為微薄的收入難以維持生活,很多年輕教練都選擇了放棄,但林繼鵬堅持了下來。
今年30歲的林繼鵬在去年有了一對可愛的龍鳳胎,為人父之后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雖然據記者側面了解,此時他的月工資已經漲到了2000多元,但對于家庭的貢獻仍然是杯水車薪。做教練之余,林繼鵬也不得不依靠與朋友合伙做點事情來補貼家用。
“教練就是個良心活,一到下午,孩子們來了,就自然而然地要好好教他們。到了球場上,不會去想自己掙多少錢,投入產出是不是成正比。”林繼鵬說。
定位“梯隊教練和體育老師的結合體” 校園足球教練在中國其實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既是最基層的足球普及者,又不能僅僅只是孩子王。“有點類似于教練和體育老師的結合體。”林繼鵬說干了六七年之后,對自己的角色有了這樣的評價。
“學校里的體育老師,要照顧的面很廣,不能只教足球,所以你也沒法要求他們很專業。但是,對于校園足球來說,小學階段其實是打基礎的時期,如果這時候不能把正確的動作示范給孩子們,他們可能就會帶著錯誤的動作一直繼續下去,以后就會制約他們的發展。”林繼鵬說,“同樣的,梯隊教練教的都是有基礎的小球員,也不會去從零開始教小孩。所以,校園足球教練要承擔的就是這個工作。”
這一點,剛剛在濰坊結束的中國足協校園足球夏令營就體現得很明顯,相比于多數由學校體育老師帶隊的參賽球隊,青島的兩支隊伍就顯得更為專業。
其實,除了在技術層面給小球員打好基礎,更重要的還是關注他們的成長。“男孩子在從小學進入初中這個階段,對足球會出現短暫的抗拒,這時候他們更為關注的可能是怎么吸引女孩的注意。碰到這樣的情況,就得正確引導,不能回避,以此來刺激他們踢好球。因為這些話題,他們不會去跟家長或者老師溝通,但是跟教練,會更放得開一些。”林繼鵬說,對于校園足球教練來說,還得掌握生理生化方面的很多知識,了解運動員的成長周期,讓他們更健康地成長,“為了眼前出成績就盲目練力量或者限制他們在技戰術層面的發揮,這對小球員的成長都是十分不利的。”
觀念“踢球和上學一樣,別有賭博心理” 在記者采訪林繼鵬的時候,剛好有一位家長打電話咨詢孩子的情況。孩子目前在魯能足校,面臨著能否進入U17梯隊的問題。“家長很擔心,覺得17歲要是踢不出來就壞了。其實,不是這么回事,18歲 、19歲進職業隊都是有可能的,不是說一棒子打死。”林繼鵬說,“有些小孩長得晚,小學的時候可能還是個小崩豆,但是初中三年可能就會有很大的變化。這要是梅西在中國,是不是早就被認定踢不了球了?”
而且,在談到成才問題的時候,林繼鵬也提出了一個觀點。“很多家長把踢球當成是賭博,這種心態其實是要不得的。為什么踢球就是賭博呢?其實,就算不踢球,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上學上,也不能保證孩子一定能考上大學,再說,考上大學也不能保證一定有好的工作。并不是所有從小踢球的孩子后來都成長為職業球員了,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能夠鍛煉孩子的意志品質,鍛煉身體,培養團隊精神,這本身就是一種經歷,就是一種提高。就像一個高中生學的數理化的知識,有多少能用到以后的工作當中呢?但是,沒有家長會覺得那些知識是白學了。”
在青島市開展校園足球的這幾年,各俱樂部所面臨的普遍的瓶頸就是“對接”。能夠接收足球特長生的初中非常有限,而到了高中,市區就只剩下了66中,這也導致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前途有所擔心。“當然,如果有相應的政策扶持,讓這些孩子能通過踢球來上學,那肯定是很好的。但還是那句話,希望家長不要太功利,不要總想著通過足球去獲得一些看得到的實惠,其實看不到的才是真正難得的。”林繼鵬說。
預期“未來是否美好,還得一步步走著看” 校園足球目前在全國推行,其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孩子投入到這項運動中,鍛煉身體的同時體會到這項運動本身的快樂 。很多人都在強調“玩”,但是在作為教練的林繼鵬看來,足球畢竟是一項競技運動,不看成績也是不可能的,普及的同時也需要提高。
“興趣,樂趣,志趣”,在林繼鵬看來,校園足球基本應該是這樣一個過程,“最開始以游戲為主,培養他們的興趣。慢慢地過渡到傳接球等基本技術,讓他們體會到足球運動當中的樂趣。再進一步,其中的一些孩子會希望把足球作為可以追求的事業,這就到了志趣階段。”
目前,從全國范圍來看,校園足球似乎在朝著一個前途光明的方向發展,畢竟看上去現在全國踢球的孩子似乎在不斷增多。“但是,有些問題解決不了,前途是否真的光明就不好說。”林繼鵬說,“比方說,教練員的待遇問題,現在多數都是靠著俱樂部老板自己在投入。但是,球員的出口解決不了,那些花幾千萬買一個球員的職業俱樂部不愿意在青少年球員身上投入哪怕幾萬塊錢,這樣就導致培養他們的業余俱樂部難以有收入。單純靠老板的一腔熱血來投入,是很難長遠的。”
林繼鵬承認,最近幾年隨著校園足球的開展,青島有一批孩子正在成長起來。“選材的面要比以前廣了,畢竟基數大了,但沒有一個真正完善的體系,是不可能形成流水線式的培養渠道的。所以,校園足球的未來到底怎么樣,還得一步步走著看。” 文/記者 嵇玲 圖/林繼鵬本人提供
總局痛下決心,要搞好“三大球”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劉鵬29日在體育總局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系列重要講話座談會上強調,人民群眾喜愛的“三大球”特別是足球,與我國競技體育的輝煌成績形成強烈反差,與綜合國力不斷攀升的大國形象很不相符,必須“痛下決心、狠下力氣”,努力做好足籃排三大球工作。
劉鵬當日在座談會的講話中特別提出要“痛下決心,狠下力氣,改革創新,努力做好‘三大球’工作”。他指出,體育總局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振興足球等“三大球”的殷切期望,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進一步深化足球項目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研討單項體育協會綜合體制改革的試點思路和辦法,今年初順利完成了中國足協換屆。進一步推進職業聯賽管辦分離改革,努力構建聯賽監管的長效機制,賽風賽紀進一步好轉。
除了足球,劉鵬在談到中國籃球和排球的現狀時表示,籃球項目提出從“負”開始,正視現實,立足亞洲,以國家隊為龍頭,以聯賽、各級梯隊、青少年發展為根基,整合全國資源,形成全國一盤棋格局。國家女排提出了“大國家隊”概念,注重隊伍的年齡梯次銜接,加強復合型教練團隊建設。籃球、排球項目分別組織力量對聯賽管理體制進行調研,擬定了改革方案。與教育部聯合推出包括籃球、排球在內的全國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聯賽,資助開展青少年訓練營活動,加強學校體育教師培訓。廣泛組織開展了籃球、排球項目的群眾性業余競賽活動。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劉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