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管薪酬一直備受社會爭議。8月18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吹響了央企高管薪酬改革的號角,會上通過的兩個和央企高管薪酬改革有關的文件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社會熱議。通過梳理央企及央企控股 、參股上市公司發現,上市央企
董事長薪酬出現兩極分化,年薪最高的近千萬,最低的僅數千元。日前,《中國經濟周刊》、中國經濟研究院聯合Wind資訊推出2013年
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行榜,通過這一榜單讓公眾對央企高管的薪酬加深了解。
83位董事長平均年薪80多萬 統計顯示,2013年公布年報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259位董事長。其中,公布年薪的有167位,占比64.48%,有84位董事長的年薪顯示為零。
從上市公司拿年薪的83位董事長中,最高的是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年薪最低的是成飛集成原董事長程福波(0.83萬元)。有92位央企上市公司的董事長未公布年薪。如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該公司2013年凈利潤為671.79億元;招商銀行董事長傅育寧,該公司2013年凈利潤為517.43億元。
從上市公司拿年薪的83位董事長中,2013年年薪總金額為7024.44萬元,平均年薪為84.63萬元。其中,年薪過百萬的有19位,占比為23% ;年薪超過平均值的董事長有25位,占比為30.12%,多數董事長未達到平均值。
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排行榜榜單顯示,在已經披露的2013年董事長年薪中,居于榜首的是新華保險董事長康典,年薪為598.09萬元。
不僅是保險業,銀行、證券、房地產業央企高管的薪水也位居榜單前列。榜單顯示,年薪排在前10位的董事長中,有8位與這4個行業有關。
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董事長的年薪均超百萬。其中,工商銀行董事長姜建清,199.56萬元;交通銀行董事長牛錫明,179.22萬元;中國銀行董事長田國立,135.82萬元;農業銀行董事長蔣超良,113.36萬元;建設銀行董事長王洪章,112.9萬元。
部分董事長年薪不足10萬 相比之下,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也并非個個捧著金飯碗,含著金鑰匙。通過梳理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發現,還有近二十人每年拿著不足10萬年薪,其中不乏一些知名央企董事長。
東阿阿膠董事長李福祚也是其中一例。年報信息顯示,李福祚2012年和2013年連續兩年的薪酬為51500元和60000元。不過,年報信息還顯示,李福祚存在在股東單位領取報酬津貼的情況。李福祚還同時兼任華潤雙鶴、華潤三九董事長 ,但整體來看,年薪也是偏低的。公開信息顯示,李福祚2013年在華潤三九和華潤雙鶴領到的薪酬均為60000元。三項相加仍低于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平均薪酬標準。
10萬元級別以下年薪的董事長還包括黑化股份董事長岳守成等 ,岳守成2012年和2013年分別拿到的年薪為78800元和78300元。
92位董事長未公布薪酬 統計顯示,2013年公布年報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有92位董事長未公布從上市公司領取年薪情況。這顯然不符合證監會關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須明示的規定。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競爭力研究部部長許保利說,一些央企上市公司高管沒公布薪酬,是因為他們不在上市公司拿工資,他們的薪酬要根據與國資委簽訂的業績考核辦法執行,在國資委進行考核后從集團公司拿工資。“判斷高管是否從上市公司拿工資,就看他是否是國資委任免的央企負責人。”許保利說。
按照許保利的說法,如中國遠洋董事長馬澤華、中國石化董事長傅成玉等 ,都需要經過國資委考核后到集團公司領工資,所以,他們的薪酬在年報中未予公布。
但記者梳理2013年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薪酬公布情況發現,同為國資委直管的央企高管,傅成玉等未公布薪酬情況,而中國石油董事長周吉平、中國鋁業董事長熊維平等的年薪卻已公開。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介紹,由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工資,由國資委考核發放;其下屬的二、三級機構是上市公司的,其高管由上市公司董事會定薪酬,但其中由母公司派出高管的薪酬應由母公司監管,上市公司全部高管薪酬均由年報予以披露;其下屬的二、三級機構未上市的獨資、控股公司,應由母公司核定高管的薪酬;目前這方面做得不到位。金融央企高管薪酬,由財政部考核決定,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參與監管;但實際執行中也存在不少問題。據《中國經濟周刊》、《京華時報》綜合整理
■山東省
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最高年薪69萬 山東省內共有泰山石油、天華院、新能泰山、東阿阿膠、龍源技術、中航黑豹、恒天海龍、*ST海化、華電國際等9家控股參股央企上市公司。從2013年年報中看,9家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中有3人公布年薪,其余6人年薪顯示為零。其中,泰山石油董事長馮東青以68.9萬元的年薪位居省內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首位。而如果從董事、監事等高級管理人員整體情況看,華電國際董事總經理陳建華以87.32萬元排名第一。
記者注意到,雖然同為上市央企,高管薪酬差距還是比較大的。比如,華電國際除了陳建華外,還有10人年薪超過60萬元。龍源技術總經理唐宏2013年年薪為70萬元,而該公司包括董事副總經理沈愛國在內的4位副總經理薪酬均超過60萬元。而天華院董事長肖世猛的年薪不過56.16萬元,中航黑豹董事長李曉義年薪僅為18萬元,在公布年薪的省內央企上市公司董事長中賺得最少。不過,肖世猛和李曉義在各自公司的高管中已是年薪最高的了。
其他公司中,泰山石油16位高管年薪總額為240.74萬元,平均年薪15.05萬元。新能泰山17位高管年薪共計277.01萬元,平均每人16.29萬元。其中,總經理司增勤年薪最高,為42.03萬元。東阿阿膠22位高管年薪共計595.41萬元,平均每人27.06萬元。其中,董事總裁秦玉峰年薪最高,為74.85萬元。除此之外,東阿阿膠還有8人年薪超過40萬元。*ST海化19位高管年薪共計393.55萬元,平均每人20.71萬元。可以發現,省內央企上市公司高管平均年薪大致在15萬~20萬元左右。記者 喬秀峰
述評:
需市場化薪酬更需市場化企業 提起央企負責人薪酬,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高”。但也有不同的認識,央企負責人薪酬并不高,比如某某央企負責人跳槽到民企,薪水翻了數倍。一些專家指出,簡單把中央企業和民營企業來做薪酬對比是不科學的,中央企業自身的隱性優勢決定了其負責人薪酬不該過高。
從一些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數據看,即便是拋開石化、銀行這些薪酬較高的行業不談,央企負責人薪酬水平總體看也是比較優厚的。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負責人和員工的薪酬水平差別并不大。那么,央企負責人薪酬是從什么時候開始逐步遠遠高出社會平均水平的?
待遇低、留不住人才,曾經是國有經濟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2003年國資委成立后,開始實行半市場化的年薪制辦法:國有企業負責人收入水平比市場低,但是比公務員要高。在國資委內部看來,這是改革過程中無奈的選擇。
這種半市場化的薪酬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由此形成的現狀是:央企主要負責人收入,在高出同級別官員五到八倍的同時,又約為同等規模民企職業經理人的十分之一到五十分之一。
有聲音認為,央企是市場主體,從企業發展和吸引人才角度考慮,央企高管薪酬應該參照市場來確定,央企如果取得好的業績,其負責人就應該拿到更高的薪酬。而根據有關方面制定的關于央企業績考核的相關辦法,央企負責人從制度上已基本實現與經營效益掛鉤。
專家認為,制度的運行并不十分有效,而且央企自身的特殊性也決定了不能完全以業績來定薪酬。在劉湘麗看來,央企在規模、資源、績效上的優勢有歷史、體制上的原因,不完全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得的結果,比如一些央企土地、金融等資源占用成本都遠遠低于其他市場主體,單純以經營業績好來給予央企高管高薪酬并不合理。
從收益與風險角度看,給予央企負責人市場化薪酬也不合理。一些專家說,市場化的職業經理人,在完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如果業績不好或是重大經營失誤,就面臨被董事會罷免甚至在同行業中聲名狼藉、無人敢用的風險。
而央企負責人,截至目前除了行政性的安排幾乎沒有淘汰機制。一位國資系統官員告訴記者,國企負責人不適合或不稱職某崗位時,組織上有責任重新對其安排工作,“能夠讓各方面尤其是當事人都滿意的安置崗位非常有限,人員的流動性和優化配置非常難”。
由此看來,造成當前央企薪酬結構不合理的根源,就是市場化的薪酬制度對接了并不完全市場化的企業。如果沒有輔之以市場化的高管人員管理機制,市場化薪酬最終將演變成“高水平的大鍋飯”,造成更大的不公平與低效率。 據新華社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