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中的青啤工業園。
工業化是現代化不可逾越的階段,是富民強市的根本途徑,是實現
平度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必然選擇。近年來,平度市在一系列“工業強市”政策措施引導下,全市工業風生水起,工業項目總量快速壯大,行業得到拓展和延伸,科技含量大幅提升,產業結構明顯改善,實現了量和質的雙飛躍,為平度市做大經濟“蛋糕”,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建設青煙濰聯接地區中心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三大板塊引領工業發展 面對新形勢和發展需求,平度市原有的工業發展空間布局越來越不適應,亟待調整優化。在“工業強市”理念推動下,我市南中北三大區域協調發展的工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
近年來,平度市委、市政府進行工業發展重新布局和結構調整,加大新河化工基地建設力度,加快南村海信(山東)家電產業園投產步伐逐步形成了以青新高速為生產要素聚集擴散的主動脈,依托其在境內的五個出口,由東南向西北打造平南、城區工業聚集區和新河生態科技產業新城三個承接新型產業平臺,即“一線三區”。全市工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得到進一步優化,工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面向“十二五”,平度市委、市政府更加堅定做大做強工業經濟,為實現“跨越趕超、綠色崛起、富民強市”目標,建設青煙濰聯接地區中心城市提供強大支撐和保障的決心和信心。
今年以來,平度市上下乘“工業強市”的發展東風,形成大上工業、快上工業的熱潮,工業經濟快速飛躍。統計顯示,我市重點培育的“三大工業板塊”聚集區今年上半年完成產值430.7億元、增長11.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6.3個百分點。城區、平南、新河板塊分別完成產值273.7億元、124.5億元、32.5億元,分別增長8.5%、17.3%、14.1%。
改造升級,搶占發展制高點 多年以來,平度市逐步形成了家電電子、食品加工、特色化工、機械配件等一批主導產業、優勢產業。但不得不承認,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一些傳統產業的優勢正在弱化,部分企業不得不限產、轉產。一些產業亟須再造發展新優勢。為改變現狀,帶動工業合理有序、可持續發展,平度市委、市政府通過技改、產業集聚、搬遷擴建等路徑,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重新搶占市場制高點,推動傳統產業由弱向強轉變。從企業到園區、板塊、集群,項目集聚推動著產業轉型升級。目前,平度市以東和輪轂等汽配企業為依托,建成了亞洲最大的汽車鋁合金輪轂生產基地;依托中科院青能所中試基地,打造全國最大的微藻生物柴油產業化示范系統;依托世界500強三菱化學合資項目菱達化成及獨資雅能都項目,打造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基地。
跨越趕超、綠色崛起,意味著要向“優”和“強”要效益。平度市在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的同時,瞄準先進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發展制高點。
近年來,平度市連續實施了多輪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大會戰、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八大戰役、重點項目十大推進年行動和第二輪重點項目推進年行動,引進了一批有經驗、有實力、有品牌的重大、重要項目的建設,儲備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重大項目,為推動新型工業加速發展、城鎮化內涵提升與外延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記者獲悉,近年來,平度市全力構建以新型工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和高端特色品牌農業融合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格局,積極實施培育年產值超100億元企業集團、超300億元工業園區、超500億元工業板塊、超700億元產業集群四大“百億工程”,扶持青啤、海信、征和工業、淄柴博洋、中科院能源所中試基地、新力通等一批重點項目迅速壯大成長。
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上半年,從產業結構看,戰略性新興產業、高端制造業呈現較快發展勢頭。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完成產值170.1億元,增長14.7%,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2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21.7%;全市高端制造業完成產值152億元,增長16.9%,增速高于規模以上工業4.2個百分點,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3.2個百分點。
政策支持,加速工業強市 為實現“工業強市”的目標,平度市大力扶持本土產業,并出臺了一些突破性的政策支持,為建設“工業航母”提供強力支撐。
記者獲悉,“十二五”期間,平度市進一步優化提升“一線三區”產業發展戰略主平臺,統籌推進城區工業板塊核心區域資源整合,著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區規劃建設,爭創國家級特色產業園區;圍繞打造承接青島產業轉移的先行區,加大平南板塊綜合配套建設力度,調整優化以三城路為軸線的空間功能定位,增強要素吸納集聚能力;創新青島新河生態化工科技產業基地管理模式和運營方式,持續推進覆蓋20平方公里開發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狠抓重大產業項目落地投產。同時,為了實現“工業強市”的目標,2013年3月平度市新出臺了《關于鼓勵重點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從企業發展貼息貸款、品牌建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在政策支持下,平度工業迅速發展,產值大幅上升。統計數據表明,上半年,平度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782.6億元,同比增長12.7%;實現增加值增長12.6%(可比價增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7.3億元,增長13.1%;實現利潤44.5億元,增長12.5%;實現利稅76.7億元,增長12.3%。 文/圖 記者 官印浩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