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8月11日訊(記者 張頔 實習生 段春雨)近日,嘀嘀和快的兩款
打車軟件繼5月份取消對乘客的補貼之后,又取消了司機端的現金補貼。記者采訪發現,實行“零補貼”后,司機搶單熱情有所下降,有乘客擔心打車軟件不如以前好用了。嘀嘀和快的從去年年底便在出租車行業掀起了一股補貼大戰,乘客端補貼最高一度達到了一單13元,司機端補貼最高一單15元。從今年8月初開始,不僅對乘客端,對司機端的現金補貼也正式取消。
“補貼大戰”告一段落之后,資本風暴助推的浪潮雖已漸漸平復,但阿里、騰訊對移動支付市場的開拓卻遠沒有停止。那些習慣了軟件打車的用戶,不知又要面臨怎樣的補貼誘惑。
11日上午,記者使用快的軟件在濟南和平路西口打車,50秒有一輛出租車搶單,相比兩個月之前的搶單速度慢了不少。“看你去的地方離這并不遠,所以搶單的時候我還猶豫了一下。”記者上車之后,司機如是說。
各方看法 乘客劉女士:
“如果補貼取消的話,司機的使用率肯定會降低,軟件打車也就沒以前那么方便了。”劉女士說,兩個月以前的高峰期,只要付5元錢的加價,一般十幾秒之內就有出租車搶單。但這兩天她打車時卻發現,即使是加價之后,搶單的出租也少了。
乘客劉女士母親:
劉女士的母親說,“軟件打車”對“招手打車”的替代曾經讓她很是無奈。“沒幾個老年人會用打車軟件,補貼取消了也好,要不我們真坐不上出租了。”這位老人說,有次她想打車去醫院,好不容易攔下一輛出租,結果卻是別人用軟件招呼過來的。
司機馮先生:
年初的時候對司機補貼高,車很少跑空,每天都能搶幾十個單。之后補貼少了,里程近的活也沒那么積極地去搶了。此外,由于使用時會影響注意力,公司也下過通知不提倡使用。
司機朱師傅:
不久前才從孩子那兒學會使用打車軟件,雖然現在對司機的補貼取消了,但他認為軟件的存在還能“圖個方便,乘客在打不著車的時候,還能指望一下軟件。”
記者觀察
嘀嘀快的皆贏家 “打車軟件沒有以前好用了”、“現在嘀嘀上的司機也挑活了,兩三公里的活等半天才有人接”……在采訪中,記者聽到了不少類似的抱怨,可見補貼的逐步減免,確實對打車軟件的使用率有所影響。
實際上大家對打車軟件的抱怨,恰恰是因為這種模式已經深入了人心,這樣看來,阿里、騰訊為推廣打車軟件支付的數億元的補貼,并沒有白燒。
第三方調查機構易觀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3億,其中,快的打車以53.57%的比例占據國內打車APP市場份額第一位,嘀嘀打車以45.56%的比例位居第二。
從這個相差不多的市場份額來看,對于阿里、騰訊誰是最后的贏家,并不容易判斷。但上億個APP賬戶卻足以實現這兩個互聯網巨頭的小算盤:對于騰訊而言,嘀嘀打車可以培養消費者在移動端的支付習慣,為微信支付帶來新用戶;而支付寶則可以借助快的打車,將原來PC端上的支付寶用戶轉移到移動端上來。這樣看來雙方最終都是贏家。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