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社區,累并快樂著 見證人:喻欽濤,先后參與社區報《珠海路街道社區新聞》和《中韓新聞》的創刊工作。
見證語錄:到了社區報后,參與了發行、編輯、策劃等活動,現在感覺自己更“全面”了。
籌備期忙得都來不及租房子 珠海路街道的社區報是4月10日創刊的,而喻欽濤和他的三個同事是4月1日才到崗,而他們也是到崗的第一批人員。在這短短10天內,喻欽濤和他的小伙伴兒們是如何做好社區報的創刊籌備工作呢?答案就是一個人當多個人用,加班再加班。“雖然我是去做新聞的,但因為人手不夠,也干了很多其他方面的活。白天既要采訪,也要做版面規劃,還要參與報頭設計,而且要反反復復地修改,另外還要聯系活動,稿子只能晚上才能寫。”他說,“由于時間緊張,都根本沒時間去看房子租房子,直接以旅館為家住了半個月。”
挨樓發報紙常被物業擋在門外 據悉,社區報采用的是入戶發行,免費送達的方式——有報箱的給放到報箱里,沒有報箱的就給人家塞到門把手上。因此,喻欽濤和他的同事們的一大任務就是挨家挨戶地發報紙,平均每天發500份 。“500份就是500戶。樓上樓下地跑,經常累得大汗淋漓。”喻欽濤說,“累還不算什么,關鍵是有時候不被物業接納,雖然居民很歡迎我們的報紙。但因為剛開始與小區居民不熟,他們經常不給我們開單元門,我們就只能可憐巴巴地守在人家單元門外,等到有人員進出的時候,趕緊尾隨進去。”但看過一次我們的報紙后,局面就改變了。
“五宗最”快問快答
從業以來經歷最難忘的事 2014年7月17日,半島都市報《中韓新聞》正式創刊。
感覺自己最艱難的時刻 《珠海路街道社區新聞》創刊時,當時白天高密度采訪,晚上熬夜到兩點鐘寫稿。
最有成就感的事 今年5月份,同事黃俊凱發現了一對特殊的母子,母親為了照顧癡呆的兒子,80年來從未走出青島,而兒子55年來從未叫過一聲媽。我和黃俊凱采寫的這篇稿子刊登在了第四期的社區報后,島城其他主流媒體紛紛跟進報道,反響很大。
最遺憾的事 工作太忙,對家人朋友照顧不夠。
最大的成長收獲 在社區報工作后,我還了解了發行、編輯、策劃等方面的知識,綜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文/記者 文鴻飛
(來源: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