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即墨移風店鎮(zhèn)
大沽河沿岸,許多村民在水里摸魚、抓河螺,一幅久違的畫面出現(xiàn)在眼前。沿岸村民反映,現(xiàn)在河里又出現(xiàn)了大量的
河鮮,像河螺和鮮子,一天能挖幾十斤。即墨海洋與漁業(yè)局專家介紹,大沽河放水3個月后,水質越來越好,生長速度較快的貝類出現(xiàn)不足為奇,到明年河鮮會更加豐富多產(chǎn)。
鮮子一天挖30斤 “這里的河螺特別多,一個小時能撿好幾斤。”昨天上午,即墨市移風店鎮(zhèn)壩前村村民李成軍興奮地說,前幾天還沒有這么多,就這兩天的工夫,河里的螺多了起來,站在水里一會就能撿不少。
“沙灘上爬了一層,全是河螺和鮮子。”壩前村一對夫妻帶著特制的小網(wǎng)具,在岸邊一扒拉,幾十個小河螺和鮮子就浮出了水面。村民李仁義說,大沽河治理前還沒這么多鮮子,這次放水后,河鮮格外多。這幾天他和妻子沒事,一直在河里挖鮮子,一天最多收獲30多斤,自己家里吃不完,就賣到附近的農(nóng)家宴,每斤能賣3元錢。另一個村民說,放水后不僅環(huán)境好了,在河邊走一圈,還能發(fā)現(xiàn)許多小鯉魚,這種情況已經(jīng)很久沒出現(xiàn)了。
沿岸農(nóng)家宴火了 記者走訪發(fā)現(xiàn),住在大沽河沿岸的許多村民,都受到了“母親河”的恩賜。尤其是在中下游的平度、即墨沿岸,到河里捕魚謀生,成了不少村民的主要營生。一名村民說,大沽河治理放水后,像鯽魚、鰱魚、鮮子、小白蝦和河螺等以前常見的河鮮“蹦上岸”來,還有像“花翅、沙里爬”這些不常見的小河鮮也出現(xiàn)了。
在大沽河即墨移風店鎮(zhèn)和平度的仁兆鎮(zhèn)橋頭,許多人擺起了魚攤,來來往往的游客爭相購買。“每天都到河里打魚,特別是鯽魚,跟別的河水里長起來的不一樣。”移風店鎮(zhèn)的村民張秀美說,大沽河沙厚水清,野生鯽魚個頭小,魚背顏色淺,燉出的湯特白,味道極鮮。
“這是今天早上剛打上來的鰱魚,足足有10斤重。”昨天上午,即墨移風店壩前村村民張豐拿著一條大鰱魚對記者說,家里開的農(nóng)家宴又火了起來,都是因為河鮮又回來了。
明年河魚將長大 “大沽河獨有的河鮮,具有鮮明的特點。”對大沽河的歷史文化頗有研究的即墨移風店鎮(zhèn)中學老師劉澤君介紹說,由于大沽河的水源和沙層等因素,魚都有明顯的特征,比如鯉魚,鰭鱗為紅色,尾巴金黃色;河蝦個頭小,肉質細嫩,水煮以后變成粉紅色。在平度、即墨和膠州河段,鮮子對水質要求較高,外殼呈綠色,扇面角度小,肉肥嫩,這次放水后,幾年前少見的鮮子不僅 “重出江湖”,而且數(shù)量越來越多。
“放水三個月,一些魚類還不是太成熟,而一些貝類生長速度較快,所以河灘上出現(xiàn)的比較多。”即墨海洋與漁業(yè)局漁技站張站長說,到明年上半年,魚類估計就會成長大魚,到那時大沽河沿岸將真正成為“魚米之鄉(xiāng)”和旅游勝地。
記者 康曉歡 攝影報道
[編輯: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