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市環保局發布上半年空氣、水質治理情況,空氣質量四大指標中,二氧化硫、PM2.5實現了下降,但是
PM10濃度、NO 2濃度卻發生了上升,究其原因,幾大工地的揚塵成為PM10升高的罪魁禍首 ,并被市環保局點名曝光。數據顯示,1至6月份,
青島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65.2% 。與去年同期相比,五級(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數同比減少10天,空氣質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城陽區、嶗山區、市南區、市北區、開發區、李滄區。
1 上半年空氣優良率65.2% ,李滄最差 7月9日,市環保局發布了上半年治氣、治水工作的盤點結果。數據顯示,2014年1~6月份,青島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為65.2%。與去年同期相比,五級(重度污染)及以上天數同比減少10天。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四項指標濃度按照空氣質量綜合指數評價法評價 ,上半年 ,空氣質量由好到差依次是:城陽區 、嶗山區 、市南區、市北區 、開發區 、李滄區 ,同比,市南區 、市北區、李滄區 、城陽區 、開發區均下降,嶗山區升高。四市一區空氣質量狀況為 PM2.5濃度即墨市最低,萊西市最高;PM10濃度即墨市最低,萊西市最高。SO 2 濃度黃島區最低,即墨市最高;NO 2濃度黃島區最低,平度市最高。
上半年,市區平均風速為3.4m/s,降雨量為193.2mm ,日照時數為1151.6h,與去年同期相比,平均風速下降10.5% ,降雨量下降7.3%,日照時數增加12.3%,大氣污染物稀釋、擴散條件有所降低。
上半年 ,青島市針對冬季大氣污染開展了多次環保執法專項行動,促進了脫硫除塵設施的有效運行,成效明顯,市區 SO 2濃度同比明顯下降,但NO 2濃度明顯上升;PM2.5濃度同比下降8.5% ,超過年度下降6%的目標值,但PM10濃度上升。
2 PM10升高,禍首是各大工地揚塵 對于二氧化硫降低的原因,市環保局進行了分析。據介紹,2013年9月,青島市實施了山東省新的大氣污染物系列排放標準,大幅加嚴了二氧化硫排放限值,部分企業對原有脫硫設施進行了提升改造,脫硫效率明顯提升。同時青島市加大了對煙氣旁路的拆除治理力度以及冬季燃煤鍋爐污染防治設施的運行監管,從而促使燃煤企業提高脫硫設施的運行效率,使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幅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硫濃度大幅下降,同比下降30.5%。
那為什么PM10會升高呢?對此,市環保局介紹說,上半年 ,青島市 PM10濃度同比上升,從各空氣子站監測數據看,裸露土地及工地施工揚塵對局地可吸入顆粒物污染影響較大。受第六干休所改造工程、南港區南側大澗山路施工、青島第三人民醫院施工、坊子街村、南嶺村等拆遷遺留裸露土地及周邊施工工地等各類揚塵影響,市南區 、嶗山區 、開發區 、城陽區 、李滄區 PM10濃度同比均明顯升高。
嶗山區中部子站去年受嶗山路改造工程施工影響,2013年上半年PM10濃度較高。嶗山路于去年9月底竣工,之后嶗山區中部PM10濃度明顯降低。今年上半年,嶗山區中部PM10濃度同比下降11.5%。
3 污水直排口完工過半 據介紹,上半年,全市重點污染治理監控河流的COD和氨氮濃度均值同比分別下降11.3%和17.4%,污染有所減輕。
截至目前,列入年度計劃的河道綜合整治、污水直排口整治、排污管網建設、污水處理廠建設等方面的重點治污工程基本完成了方案設計、方案論證,大多數項目完成了環評 、土地、規劃等前期手續辦理工作,開始建設實施。其中,20項河流綜合整治工程已開工在建14項 ;污水直排口整治已完成83處,占全年計劃數的52.5%,在建44處;279公里排污管網建設任務已完成112.5公里;10個污水處理廠新改擴建設項目已完成2項,在建4項。經市政府同意,制定印發了在全市重點流域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管理的通知,對需重點治理的污染河流,具有良好生態功能需重點保護的河流,跨行政區域涉及相互影響的重點河流,以及設有省控斷面納入全省統一考核的河流共32條河流均要求實施河長制管理,配套制定了河長制考核辦法,確定了具體的考核監控斷面。
4 569起環保違法案罰款上千萬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出臺了《青島市環境空氣質量生態補償方案》、《關于在全市重點流域實施環境保護“河長”制管理的通知》等多項治氣、治水具體措施,要靠上、跟上、盯上,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全力以赴把政策落實到位,重點督促推進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建設。
據了解,上半年組織實施了環保專項行動、執法大會戰、飲用水水源地集中檢查、建設項目環境監察、為考生送安靜等執法活動。全市環境監察系統查處違法行為569起,處罰1196.5萬元;環境違法案件被移交公安部門處理,分2批對23個嚴重違法典型案例進行了通報。下半年要進行更嚴環境執法監督,維護群眾環境權益。
此外,市環保局將尤其加強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監測預警會商制度,深化與氣象臺、海洋大學等部門的信息交流與技術合作,加快空氣質量預報預警系統開發建設,健全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做好重污染天氣過程的趨勢分析,提高監測預警的準確率,為政府部門和公眾有效應對和防范此次霧、霾天氣過程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為環境管理提供科學支撐,為公眾提供健康指引。
記者 郭振亮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