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龍貴 6月24日14時,合肥鐵靜苑二期內,18歲高三畢業生王某從自家27樓陽臺墜亡。有知情人士稱,該名學生“在名校讀高中,上午放榜,他成績不理想,可能一時無法接受,就……”另據警方介紹,事發時“他父親勸過他,可惜沒勸住”。 需要正視的是,盡管因
高考成績不理想而走上極端只是個案,但這樣的個案卻幾乎每年都會發生。在很多人看來,高考就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綁架了一切,所有人都必須畢其功于一役,要么成功,贏者通吃,要么失敗,輸光一切。而整個社會對高考的過度投入與熱情,又使得這一切無限放大。
這種觀念其實很具代表性。一方面,很多人從內心厭惡高考,甚至認為高考乃是萬惡之源,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匍匐于高考指揮之下,亦步亦趨,渴望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在這種復雜而糾結的情緒之下,無論是考生還是家長的心理防線都如琴弦般脆弱,稍不如意便有崩斷的可能。
其實,問題不在高考本身,而在于我們對待高考的態度。高考作為一種制度,并不完美,批判高考是很容易的一件事,但脫離現實來批判,就顯得有失公允。沒有高考,我們能拿出更有理想的替代政策嗎?更重要的是,高考于每個考生都是公平的。因此,高考究竟是好制度還是壞制度,它的種種弊端究竟會在多大程度得以呈現,實際上取決于我們自己,你把高考看成什么,它可能就是什么。
不要把高考想象成一場你死我活的叢林戰爭。它固然是一種無比激烈的競爭,成功者可以歡欣鼓舞,并由此多一些人生機會,但決不意味失敗者就一無所有,無路可走。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機遇無處不在。也有太多的事實證明,高考成功者未必就一定比失敗者擁有更出彩的人生。這需要我們的教育者變得更加從容和淡定,從長遠的角度來改良我們的教育方針和模式,更需要社會放下浮躁和功利思維,不再簡單粗暴地以暫時的成功來衡量和評價一切。要知道,考生因高考失利而自殺,不僅是個人悲劇、家庭悲情,更是社會的悲劇。 (作者系媒體人)
半島網辣蛤蜊評論(
http://925eat.com/lagala/)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來源:半島網-城市信報) [編輯: 林永麗]